科研产出
云南地区白及林下种植现状及技术要点
《云南农业科技 》 2023
摘要:通过总结林下白及种植模式,分析白及林下种植技术要点,为白及林下种植推广应用提供借鉴.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白及的生长发育条件进行总结,将白及经济林木下种植和天然林木下种植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了适合白及生长的土壤条件、遮荫度、水分、温度,分析了白及经济林木下和天然林木下种植的优缺点,提炼出了白及林下种植的技术要点.白及林下种植实现了白及和林木同时获得收益,创建了更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基于化学计量学的多花黄精多糖部分酸水解产物PMP-HPLC指纹图谱构建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多花黄精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探讨不同产地多花黄精药材多糖的差异.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HPLC法,建立多花黄精多糖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对其单糖组成、总多糖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相似度评价(SA)、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多花黄精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均含有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13批多花黄精药材相似度在0.781~0.945之间,总多糖含量为7.18%~16.27%,HCA和PCA将不同产地的多花黄精分为2类,采集于湖南省慈利县的样本单独为一支.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药材多糖指纹差异较大,为保障黄精药材临床用药的有效和安全,有必要建立多花黄精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
关键词: 柱前衍生化 多花黄精 多糖 质量评价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铁皮石斛种子液体静置培养及其对离体植株生长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铁皮石斛种子液体静置培养过程中,基本培养基对种子萌发、原球茎发育的影响以及来自不同培养基的原球茎及其体积大小对离体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1/2B_5、1/2N_6、1/2MS、1/2花宝1号、1/2花宝2号等液体培养基静置培养铁皮石斛种子,观察统计种子萌发和原球茎发育生长情况;原球茎转至固体培养基后,比较来自不同液体培养基和体积大小(30目、40目)的原球茎,生长形成离体植株的形态类型。【结果】1/2N_6培养基培养获得的原球茎直径平均值最高,显著大于1/2MS培养基、1/2花宝1号培养基和1/2花宝2号培养基;原球茎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90 d,可发育形成单芽、多芽、愈伤组织等形态类型,来自不同液体培养基的原球茎,发育形成多芽、愈伤组织的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原球茎大小对单芽、多芽、愈伤组织产生具有显著影响。【结论】铁皮石斛种子液体静置培养中,基本培养基是影响原球茎发育的重要因素,1/2N_6是较适宜的培养基;来自不同液体培养基的原球茎及其大小显著影响离体植株的生长,大于30目的原球茎发育形成正常单芽植株比例较高。
酶解时间对灯盏花原生质体产量及活力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原生质体是进行单细胞测序和基因编辑研究的理想材料.为了研究不同酶解时间对灯盏花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采用纤维素酶1%+果胶酶0.3%+半纤维素酶0.5%酶液处理愈伤组织悬浮细胞2,3,4,5,6 h,纤维素酶0.5%+果胶酶0.2%+离析酶0.5%酶液处理幼叶4,6,8,10,12,14,16 h.结果表明,不同酶解时间,灯盏花悬浮细胞和幼叶的原生质体产量及活力均差异显著.悬浮细胞酶解5 h,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达到最高,分别为3.73×105个·g-1、75.84%;幼叶酶解12 h,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达到1.17×106个·g-1,酶解10 h,原生质体活力最高,为80.98%.叶片的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明显高于悬浮细胞.
滇重楼灰霉病及其病原鉴定
《中国中药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灰霉病是滇重楼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引起滇重楼花器腐烂而导致种子绝收,该研究通过田间病害调查,掌握了该病发生的基本情况,通过带病组织和菌核培养分离获得病原菌,并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果表明,病原菌分生孢子梗葡萄状分枝,分生孢子椭圆形,长9.70~13.70 μm,平均(11.32±0.82) μm,宽(7.05 ~9.12) μm,平均(8.24±0.48) μm,精孢子球形,直径(3.34±0.31) μm,病原菌在发病植株及PDA培养基上均易产生黑色菌核,基于形态特征鉴定病原菌为一种葡萄孢属Botrytis真菌.基于病原菌RPB2,HSP60,G3PDH基因及其联合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支持该病原菌为葡萄孢属真菌一个新种,该菌最适培养温度为20℃,最适pH为8,持续光照会抑制病原菌生长.
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病原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病原,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采样,初步掌握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发生规律,通过稀释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获得病原菌,基于形态特征和16S r DNA、gyr B、rpo B基因序列特征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发病植株上分离出1株细菌,经柯赫氏法则验证为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病原菌,基于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结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是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病原菌。
关键词: 滇重楼 茎秆软腐病 病原鉴定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
滇重楼不同部位氨基酸测定及营养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了滇重楼茎、叶、花和根茎的氨基酸组成、含量以及营养价值,为滇重楼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滇重楼茎、叶、花和根茎的氨基酸测定采用日立L-880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营养评价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结果】滇重楼茎、叶、花和根茎中均检测出17种常见氨基酸(色氨酸被水解破坏未检出),其氨基酸总量叶(13.96%)>花(10.92%)>茎(4.54%)>根茎(4.02%);滇重楼茎、叶、花和根茎中富含药效氨基酸,且均检出γ-氨基丁酸;滇重楼的茎、叶、花和根茎中均含有8种呈味氨基酸,其含量分别为2.86%、8.21%、6.18%、2.34%;滇重楼的茎、叶、花和根茎中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T)分别为0.35、0.39、0.39、0.3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N)分别为0.53、0.65、0.65、0.61,氨基酸配比较为合理;滇重楼植株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接近FAO/WHO推荐的标准模式谱,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滇重楼茎、叶、花和根茎中蛋氨酸+胱氨酸均为第一限制氨基酸,营养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根茎>叶>茎>花。【结论】滇重楼地上部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可作为动物饲料对其进行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