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籼粳交错区水稻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2份不同籼粳类型品种在云南省弥勒县籼粳交错区进行产量与11个性状间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每穗实粒数,遗传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r=0.52**,P=1.34625,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其次是结实率(r=0.45**)和千粒重(r=0.34*,P=0.80317)。性状之间谷粒长宽比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r=-0.38*),即谷粒长宽比越大,结实率越低。各性状对产量的作用通径系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千粒重>株高,且这4个因子对单株产量的相对贡献率达到84.998%。因此,选择大穗大粒的品种是提高云南籼粳交错稻作区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兼顾具有适当的有效穗、株高,且谷粒越宽(偏粳)越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结实率。
云南两系杂交稻产量稳定性及适应性AMMI分析
《杂交水稻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个不同籼粳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N95076S(粳型)、培矮64S和蜀光612S(籼型)为测验系,分别与来自云南不同海拔的15个籼粳类型育成种和恢复系按NCⅡ配制出45个F1(3×15)杂交组合。在云南省石屏县(海拔1 000 m,籼稻区)、弥勒县(海拔1 450 m,籼粳交错区)、玉溪市(海拔1 650 m,粳稻区)3个试点进行多点试验,用AMMI模型分析单株产量的稳定性及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V23在石屏和玉溪都表现较好;在弥勒V12、V10和V32等3个组合可以继续扩大示范;V32适宜在玉溪种植;在石屏V36表现较好。因此,推荐V12和V23等2个组合进入省级区试,V10、V32、V20和V36等4个组合进入省级区试预备试验。单株产量试验资料的变异来源于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达到33%和49.17%,两者变异累计达到82.17%,说明基因型受环境的影响较小,3个试点均能让基因型充分表现出产量潜力。
云南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粳稻的选育及产业化开发
《杂交水稻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两系杂交粳稻由于遗传相对简单,配组自由,不受恢保关系限制而成为现今杂交稻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必将成为杂交水稻育种与生产的又一亮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杂交水稻两系课题组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两系杂交水稻的育种研究与利用,首先通过外引不育系与云南丰富的稻种资源广泛测配,复测,选育了云光8号、云光9号、云光12号等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在云南生产上得到了应用。进入21世纪,随着云南高原两系杂交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云粳202S、云粳204S等的成功选育,与自育强优恢复系配组选育了高产优质的大穗型新组合云光101、104、106、107、108、109等,并进行了生态适应性试验示范,其中云光101、云光104已通过云南省区试,正在申请云南省审定,云光107、云光109正在进行第2年的云南省区试。
云南两系杂交粳稻单株产量配合力研究
《杂交水稻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5088S及95076S为测验系,分别与不同类型的32个恢复系按NCⅡ测交得96个F1组合,CK1为合系41,云光12号为CK2,共130份材料。通过对玉溪点(海拔1 650 m)96个F1组合的竞争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两系杂交稻的单株产量主要受特殊配合力影响,同时受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共同作用。F1产量杂种优势由全部基因型方差引起的占78.99%。说明单株产量受基因型非加性遗传的作用较突出,由不育系直接传给杂种的能力较强,而由恢复系直接传给杂种的能力较弱,且受栽培条件的影响较小。亲本利用价值评价:一般配合力最高的5个恢复系是:云恢168>制9>制2>南34>常粒杂交。3个不育系中以5088S一般配合力最好。
滇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10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穗长、株高、播抽历期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株高、播抽历期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要选育高产量的杂交组合,不育系的选择比较重要。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不育系 恢复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XⅢ稻抗病性资源的多样性分布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云南丰富的稻作生境和多样的稻种资源,分析了稻瘟病(苗瘟、叶瘟、穗颈瘟)和白叶枯病综合抗病性及多样性在不同气候类型、各类稻区和气温中的差异表现,其主要结果有:稻抗病性多样性富聚程度与气候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其中温度对抗病性多样性影响较大;抗病性多样性指数从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北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逐渐减小,反之增大;气候带可分为多样性富聚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北热带和南温带)和多样性低富聚区(中温带和北温带),其中南亚热带是抗病性多样性最为富集的气候带;温度是影响稻抗病性多样性主要因子,18±1℃是稻抗病性多样性富集程度变化的分度点,13.1~21.0℃之间为抗病性多样性的富聚区。此外,挖掘了24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稻抗病资源。
滇型杂交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高产量的杂交组合的选育和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结实率、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有效穗、单株产量,变幅在51.34%~13.10%之间。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滇型杂交稻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8个碾磨品质性状和外观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宽、垩白粒率、垩白度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糙米率、精米长、长宽比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长、精米宽、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要选育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好的杂交组合,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品质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长宽比、粒长、垩白度、垩白粒率、粒宽、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变幅在74.93%~30.48%。不育系以滇榆1号A、滇粳优5-1A、合系22-2A、玉溪香谷A较好,恢复系以南34、滇昆香1号、杂8号、南34选较好。
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光温反应特性研究
《杂交水稻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光温反应特性,在云南省水富县2个不同海拔点(海拔300和700 m),对12份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材料分别按12,14和16 h 3个光长处理测试其光温反应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的感光级别、短日高温生育期级别和感温级别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皖A201S、冬279S、冬280S和冬282S等4份材料的光温反应类型属于中—中—弱类型;而云粳202S、冬271S、冬277S、冬278S、N5088S、N7001S和N95076S等7份材料的光温反应类型属于强—短—中;仅冬269S这1份材料的光温反应类型属于中—中—中类型。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温特性 感光性 感温性 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