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科技外交视角下的跨境农业合作机制建设——再思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辐射中心的管理与发展
《云南社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科技外交作为全球外交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农业科技合作提出新的要求,而中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加强,对尚处于发展中的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又提出新的挑战。结合发达国家国际合作平台的建设经验,以创新管理角度再思“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辐射中心”的管理和发展,可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机制建设提供参考。跨境农业合作平台建设需制定稳定与竞争并存的战略、组织架构,部门职能需多元化和具体化、平台合作机制需强化内外联动明确监管措施、人才挖掘需调动成员力量拓宽信息渠道、成果转化需构建风险管理保障合作利益。跨境农业合作机制建设需深化顶层设计制定专项规划布局、调整组织结构突出重点务实合作、提升服务环境优化合作网络降低风险、挖掘新载体发展跨境农业产业服务民生、厚积薄发推进跨境农业合作转型。
不同种植结构条件下的农户利润风险分析——基于云南南部边境山区农户的调查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我国农村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农业生产风险问题依然存在。其中,云南南部边境热带亚热带山区贫困问题突出,农作物种类繁多且利润风险不同。基于2015年云南南部边境山区366户农户的微观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标准差和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云南南部边境山区不同种植结构农户的收入及作物投入产出,探讨不同种植结构条件下的利润风险。结果表明,云南南部边境山区种植结构呈现多样化发展形式,经济作物以甘蔗、香蕉、咖啡、茶叶为主,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旱稻为主。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不同种植结构的利润风险差异显著。其中,单项农作物种植的利润风险普遍高于多项农作物种植,而多项农作物种植的种植结构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高于50%的种植结构,其利润风险普遍低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低于50%的种植结构,但利润则正好相反。当前,云南南部边境山区的种植结构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低于50%为主,结构调整的方向是良性的但利润风险较高。因此,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需顺应云南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依托农业企业引导农户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经济作物,调整种植结构降低利润风险。
保护性农业的概念演绎与发展演变
《生态经济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虽然保护性农业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但从起源到现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多次定义、修改和再定义的过程,才形成今天的全球性概念。保护性农业的发展也不断演变。根据保护性农业的概念演绎,结合保护性农业的发展演变,描述农业耕作制度革命的成长过程,并介绍保护性农业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