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中国云南稻作文化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讨(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2
摘要:[目的]探讨云南是世界稻种和人类的起源中心之一。[方法]复杂的而独特的云南生态环境造就了云南成为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中心及其人类童年的摇篮。[结果]云南稻种和人类遗传多样性及其文化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息息相关;云南稻作文化可划分为滇西南稻作文化多样性中心区、滇南哈尼壮族稻作文化扩散区、滇中水旱轮作稻作文化区和滇北稻作文化贫乏区四大类型。滇西南既是云南稻种的遗传生态多样中心和稻作文化多样性中心,又是云南作物种质资源起源及其多样化中心;既是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之间的过渡中心,又是中原、印度和中南半岛三大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核心区。[结论]云南是人类的起源进化与稻种起源演化密切相关的共同圈。
不同种源地云南稻核心种质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特征
《生态环境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揭示云南稻核心种质资源特性、遗传变异特点,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指导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以541份云南稻核心种质为材料,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对其11个形态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11个形态性状广义遗传力在65%~96%之间,穗颈长、实粒数、秕粒数和结实率的遗传力最大,且均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变异,选择潜力较大;同一性状的遗传差异籼粳间不明显,而稻作区间则存在一定差异。利用本群体进行新品种选育时,应考虑各形态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大小。对穗颈长、实粒数和结实率系统选育时,滇中一季籼稻粳稻区、滇南单双季籼稻区和南部边缘水陆稻区3个稻作区的材料选择效果较好。
合系35×老来红联合世代耐低磷性状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高效水稻培育是提高土壤潜在磷利用效率的一种途径,用云南主栽粳稻品种合系35与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耐低磷特性极强老来红配制P1,P2,F1和F2世代,在云南省农科院(海拔1916 m)种植两处理(有效磷质量比6.26 mg/kg,有效磷40 mg/kg)耐低磷鉴定,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水稻的分蘖、株穗重和总干重3个耐低磷指标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分蘖、株穗重和总干重3个耐低磷指标性状在这个组合中都表现为一对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2种遗传模式.
关键词: 耐低磷特性 分蘖 株穗重 总干重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合系35x老来红联合世代耐低磷性状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高效水稻培育是提高土壤潜在磷利用效率的一种途径,用云南主栽粳稻品种合系35与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耐低磷特性极强老来红配制P1,P2,F1和F2世代,在云南省农科院(海拔1916 m)种植两处理(有效磷质量比6.26 mg/kg,有效磷40 mg/kg)耐低磷鉴定,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水稻的分蘖、株穗重和总干重3个耐低磷指标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分蘖、株穗重和总干重3个耐低磷指标性状在这个组合中都表现为一对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2种遗传模式.
关键词: 耐低磷特性 分蘖 株穗重 总干重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