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氟啶胺在三七中的降解行为及安全性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明确氟啶胺在三七上的降解行业和残留风险,为氟啶胺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在云南省沾益、石林、弥勒、丘北开展了氟啶胺在三七上的规范残留试验,并建立了三七中氟啶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残留分析方法.[结果]氟啶胺在三七和土壤基质中的回收率为82%~103%,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13%,定量限(LOQs)为0.01~0.02mg/kg.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胺在三七植株上的半衰期为6.5~7.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0.0~30.1 d,在根际土壤和三七根系中的消解不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将50%氟啶胺悬浮剂分别按其有效成分250和375 g/hm2的剂量喷雾施药3~4次,施药间隔为7 d,末次施药后7、14、21 d三七块根中氟啶胺的残留量均<1 mg/kg,三七须根中氟啶胺的残留量均<2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氟啶胺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0.45 mg,风险概率(RQ)为71.4%,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结论]氟啶胺在作物和环境中属于易于降解的农药,目前中国制定氟啶胺在三七块根中的最大残留量(MRL值)为1 mg/kg,三七须根中的MRL值为2 mg/kg,采用50%氟啶胺悬浮剂防治三七病害时,建议按照最高推荐剂量有效成分250 g/hm2最多施药3次,安全采收间隔期为7 d.
亚胺唑在梨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亚胺唑在梨上的残留行为,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建立了梨中亚胺唑的残留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净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UPLC-MS/MS)检测。[结果]在0.001~1.0 mg/L范围内,亚胺唑的线性关系良好,R2为0.9981(R2>0.99);在0.005、0.01、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亚胺唑在梨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14%,定量限为0.005 mg/kg;亚胺唑在梨中的半衰期为16.5~16.9 d;在采收间隔期为0、14、21、28 d采收的梨中亚胺唑平均残留量分别为0.16~2.7、0.033~0.78、0.042~0.69、0.012~0.54 mg/kg;亚胺唑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0.0055 mg,风险商(RQ)为0.9%。[结论]亚胺唑在梨中的残留量随着采收间隔期的延长逐渐降低,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建议在梨上使用15%亚胺唑可湿性粉剂时,最高施药剂量50 mg/L,最多施药3次,施药间隔为7 d,安全间隔期为28 d。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