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李玉萍(精确检索)
作者:曾亚文(精确检索)
作者:杜娟(精确检索)
作者:杨树明(精确检索)
作者:普晓英(精确检索)
4条记录
大麦RIL群体籽粒功能成分含量的遗传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选育出高功能成分含量的大麦新品种,以紫光芒裸二棱×Schooner构建的包含193个株系的RIL群体为材料,在玉溪和白邑2个生态点种植,对总黄酮、生物碱、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大麦RIL群体籽粒4个被测功能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群体间呈现广泛的遗传变异;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均呈正态分布,表现为连续变异,由多基因控制;γ-氨基丁酸含量呈偏态分布,受主效基因控制。生态环境对大麦RIL群体籽粒4个被测功能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大,低海拔高温气候有利于该群体总黄酮、γ-氨基丁酸及抗性淀粉含量的提升,高海拔冷寒气候有助于生物碱含量的增加。

关键词: 大麦重组自交系 总黄酮 γ-氨基丁酸 生物碱 抗性淀粉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野生稻对粮食安全贡献与保护进展

科技咨询导报 2007

摘要:中国野生稻尤其是普通野生稻解决在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中作用举世瞩目,但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野生稻的生境丧失、过度采集放牧、外来种的入侵和中草药利用等,野生稻居群遭到惊人的破坏。目前,野生稻保护尤其是原生境保护取得了明显进展,但野生稻居群原产地的精细报道造成野生稻难以有效保护,加强野生稻立法保护势在必行。

关键词: 中国野生稻 粮食安全 保护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村经济活动对云南野生稻居群的影响

生态环境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野生稻包括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 Baill)和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是属于全国仅存的几处宝贵基因资源库之一。野生稻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及其相应的基因,在栽培稻育种和生物技术利用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文章在对云南野生稻居群长期调查或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野生稻居群濒危的现状,认为热区经济开发、游牧、木材消耗、采集草药、外来种入侵和环境污染等农村经济活动是致濒的主要因素。阐明了选择合理的保护方法、加大普法和执法力度、完善保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调整种植结构是当前云南野生稻居群保护管理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四项重点措施。

关键词: 经济活动 野生稻 居群 对策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粳掉3号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的遗传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分离世代加不分离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云南稻种粳掉3号与十和田构建的近等基因系(NILs)的衍生后代家系群体的孕穗期耐冷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结实率和穗长性状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1)构成,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5.64%和27.51%;株高和穗下节长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独立的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8.88%和54.19%;穗颈长是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2)构成,主基因遗传率为91.37%。

关键词: 水稻 近等基因系 孕穗期耐冷性 遗传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