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李纪潮(精确检索)
作者:张金渝(精确检索)
作者:杨天梅(精确检索)
作者:杨美权(精确检索)
作者:杨维泽(精确检索)
作者:许宗亮(精确检索)
作者:左应梅(精确检索)
6条记录
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云木香品质的影响

中成药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云木香品质的影响.方法 对药材分别进行晒干、阴干、烘箱烘干、冻干等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含量,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总灰分测定法测定灰分含量.结果 烘箱烘干、冻干、微波干燥所需时间较短,烘箱40℃烘干后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含量最高,各批药材水分、灰分含量均达到药典规定.结论 烘箱40℃烘干为云木香最佳初加工方法.

关键词: 云木香 产地初加工方法 木香烃内酯 去氢木香内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木香产地初加工历史沿革及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现代中药 2021

摘要:云木香为传统大宗药材,也是云南省"十大云药"品牌药材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因产地初加工方法比较混乱,导致云木香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云木香临床疗效。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近现代典籍、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相关文献,对木香历史沿革、产地加工方法及现代研究技术进行详细论述,为云木香的产地初加工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云木香 产地初加工 撞皮 干燥方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重楼种质资源抗旱综合评价及生理机制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分是限制滇重楼种子休眠萌发及资源分布的重要成因.以云南滇重楼主产区6个种源地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湿度设置分别为10%(正常水分处理,CK)和3%(水分胁迫处理,T),测定10、30和60 d时种子的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生理活性,对资源进行综合抗旱评价,并筛选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延长,滇重楼种子可溶性蛋白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而SOD和CAT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和POD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胁迫和对照间呈显著差异,60 d时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10 d时SOD和MDA对水分胁迫呈极显著响应(P<0.01),在30 d时各生理指标均受到显著影响,SOD和POD受到极显著影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蛋白与SOD和POD呈显著负相关(P<0.05).滇重楼种质资源之间变异系数较大,不同种质材料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不同.综合分析,师宗、鹤庆和石林的滇重楼种源抗旱性较强,耿马地区抗旱性最弱,可为进一步抗旱基因型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不同评价方法对滇重楼抗旱生理指标筛选的结果较为一致,CAT、SOD和MDA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关键词: 滇重楼 种质资源 生理特性 抗旱胁迫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子参表型性状变异及其与地理-土壤养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珠子参表型性状变异及其与地理-土壤养分因子的相关性。【方法】以12个珠子参天然居群为对象,采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珠子参的小叶数、茎色、叶形、叶缘等性状在居群间与居群内均有明显变异;7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与居群内也存在广泛变异,居群间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0.28%~69.18%,其中茎粗和复叶柄长在居群间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9.18%和57.49%;12个居群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的居群是香格里拉普达措(PDC1)为53.61%,变异系数最小的居群是尾木尼村(WMN)为27.11%。相关性分析表明,珠子参居群的叶长、复叶柄长与纬度和海拔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小叶柄长与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株高、叶长、小叶柄长与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12个珠子参天然居群可分为4类,但性状的表型特征并没有完全依地理距离而聚类。【结论】珠子参天然居群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且与分布生境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有关。

关键词: 珠子参 表型性状 变异系数 地理因子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地理种源滇黄精光合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了解不同种源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光合生理特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LI-6400XT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测定3个不同地理种源滇黄精植株的光合日变化,为良种选育以及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个种源滇黄精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云南永德种源滇黄精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四川会理、云南金平种源滇黄精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金平种源具有典型的"午休"现象。3个种源滇黄精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率(WUE)日变化均不规则。3个种源之间光合特性存在差异,Pn日均值依次为:云南永德种源>四川会理种源>云南金平种源;除云南永德种源的Tr未出现下降外,其余各光合参数在午后均有较大幅度下降。相关分析表明,云南永德种源的Pn与Gs呈显著正相关;云南金平种源的Pn与Gs、Tr均呈显著正相关;四川会理种源的Pn与Gs、Tr和空气相对湿度(RH)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大气温度(Ta)呈显著负相关。此外,3个种源滇黄精的Gs与RH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各种源的Pn与Gs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RH对3个种源滇黄精的Pn影响也较大。3个种源滇黄精的光合日进程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不同种源对同一环境的适应能力存在较大差别,这种差别在引种栽培时应加以考虑。

关键词: 滇黄精 光合特性 影响因子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胁迫对三七光合特性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三七对温度胁迫的生理响应,揭示三七的耐寒和耐热机制,为三七抗逆品种的选育、区域化种植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生长第2年的三七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培养箱进行5、10、25(对照)和35℃温度处理,持续处理48 h后测定三七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在5~25℃的温度条件下,三七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Chl(a+b)]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与25℃处理相比,5℃处理分别降低21.91%、23.30%和22.78%,10℃处理分别提高51.69%、52.43%和51.96%,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与25℃处理相比,35℃高温条件下,Chla、Chlb和Chl(a+b)含量及Chl(a/b)分别降低14.61%、6.80%、11.74%和8.10%,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低温胁迫下,三七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表观量子效率(a)、光饱和点(LSP)、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均显著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显著升高,光补偿点(LCP)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高温胁迫下,三七叶片的Pmax、LSP、P_n、G_s和T_r均显著下降,C_i、a和LCP则呈上升趋势。在低、高温胁迫条件下,三七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上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不明显。低温胁迫下三七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结论】低、高温胁迫均显著抑制三七的光合能力。低温胁迫下,三七主要通过提高POD和S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来增强其抗冷性;高温胁迫下,三七主要通过提高POD和SOD活性来增强其抗热性。

关键词: 三七 温度胁迫 光合特性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