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李雁(精确检索)
作者:王江民(精确检索)
13条记录
云南省生产用玉米主要种质分析与杂交优势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通过对 1 990~ 1 998年云南省生产用玉米主要种质进行系谱分析 ,发现玉米种质主要集中在 5大杂优群 ,利用的主要模式 6种 ,重点讨论了在生产上使用的主要杂优群和杂优模式选择、改良与利用等问题。根据育种经验和生产工作的实践 ,对地方种质与外引种质结合利用等提出建议

关键词: 玉米 种质分析 杂种优势群 杂种优势模式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选育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Griffing方法4 模型Ⅰ,对7个自交系10个性状进行配合力的研究。其结果表明, 一般配合力的效应值及特殊配合力的效应值在同一亲本的性状之间或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异。4113、7922、云143、云146在多数性状中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就单株粒重而言, 4113、云143、云146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 4113在单株粒重方面具有较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表明它能将高产性能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关键词: 模型 玉米 自交系 农艺性状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引进及自育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8

摘要:采用Grifing双列杂交方法4模型Ⅱ(随机模型),对近年来新引进和自育的16个自交系的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这些自交系的穗粗、轴粗、穗行数的遗传力高,受环境影响小,早期世代对这些性状进行选择可望有显著育种成效;单株粒重受制因素较多,遗传力低,遗传变异系数大,在后期的世代选择才能有效;单株粒重遗传方差中显性方差占791%,表明利用其中一些自交系可以组配出较高产量杂种优势的组合。

关键词: 模型,玉米自交系,群体,遗传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交种产量的稳定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物研究 1998

摘要:利用云南省1995年的杂交玉米联合区域试验产量资料,采用Eberhart和Rusel模型对玉米杂交种产量进行稳定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昆嵩1号综合指数最高,丰产稳产性好。

关键词: 玉米,产量,稳定性分析,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穗部性状与株高整齐度相关性研究

云南农业科技 1998

摘要:通过对同密度不同品种玉米株高整齐度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株高整齐度与穗长、单株产量是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穗粗是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穗行数、行粒数呈正相关,与秃尖呈负相关。因此,在品种选育及栽培上应把株高整齐度作为重要指标予以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玉米 株高整齐度 穗部性状 相关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稳系数法分析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性

玉米科学 1998

摘要:对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性评价,都是用数个参数来综合评判。在评判中往往出现高产性与稳产性互不相关的结论。本文采用高稳系数法(HSC)评判玉米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结果表明其在玉米育种中切实可行。

关键词: 玉米,育种,高稳系数,高产稳产性,综合评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自交系“西五211”的选育与利用

云南农业科技 1998

摘要:玉米自交系“西五211”是用(宣威西泽大黄×金皇后)×晋杂1号为基础材料,采用2万伦琴的r射线照射15分钟后,经过6轮自交选育而成。其具有早熟、配合力高、多抗、产量高等优良特性。采用自交系“西五211”选配的杂交种“西辽”、“云单9号”已在云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自交系 选育 配合力 自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高产制种的新方法

中国农学通报 1998

摘要:玉米高产制种的新方法王江民李雁(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昆明650205)目前我国玉米制种的方式仍然是在安全隔离的条件下,严格去杂去劣、及时抽雄,采用父母本不同的行比配制。无论行比大小,父本都要占据一定行数,减少了母本行的面积,使得在有效的单位制种面积中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交种产量及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作物研究 1997

摘要: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1个玉米杂交种的11个与产量相关的因素进行关联分析,其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粗、株高、穗行数、穗长、穗位高、抽丝至成熟期天数、全生育期、出苗至抽丝期天数、百粒重、出籽率。为进一步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判别尺度。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产量;产量因素;统计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赖氨酸玉米品种Across8763引种成功

云南农业 1997

摘要:高赖氨酸玉米Across8763是1994年由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玉米室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入的。在昆明、思茅等地区种植均表现适应性广、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该品种属白粒硬质胚乳的高赖氨酸玉米品种,适应于我省海拔800~1900米的地区种植。在我省南部海拔1302米,年均温17.8℃,年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