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李霞(精确检索)
作者:杜娟(精确检索)
作者:杨晓梦(精确检索)
作者:普晓英(精确检索)
作者:杨加珍(精确检索)
作者:杨涛(精确检索)
作者:李玉萍(精确检索)
作者:曾亚文(精确检索)
3条记录
红米‘rm257’种皮颜色遗传模式分析及Rc基因功能标记开发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红米种质‘rm257’在籽粒总黄酮和抗性淀粉含量方面表现突出,分析该材料种皮颜色遗传模式,将为其在实际育种应用中奠定基础。同时探究‘rm257’种皮颜色性状与Rc之间的关系并开发对应功能标记,为云南红米品种的辅助选育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育种效率。【方法】利用红米种质‘rm257’与9份云南地方白米品种构建测交组合及F_2分离群体,通过统计测交当代和对应F_2分离群体种皮颜色和分离比,推测其遗传模式;同时依据已报导Rc基因缺失变异位点序列开发功能标记RCGX,对9个F_2分离群体单株进行基因型鉴定,并将基因型与对应单株表型进行成对分析,进而判断红米种质‘rm257’种皮颜色与Rc基因的关系。同时利用云南96份地方种对功能标记RCGX的通用性进行检验,评估该功能标记在红米种皮颜色判定中的准确性。【结果】遗传模式分析表明,红米种质‘rm257’的种皮颜色在7个测交组合中表现为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在2个测交组合中表现为受2个基因位点的控制与影响。这与前人研究报导的红米种皮颜色性状受1对或2对基因控制的结论基本一致。F_2分离群体Rc功能标记验证表明,Rc基因极有可能为控制‘rm257’种皮颜色的目标基因。功能标记RCGX通用性实验结果显示,云南地区地方白米品种大都存在Rc基因的缺失变异。【结论】红米种质‘rm257’的种皮颜色性状,在不同测交组合中表现为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或受2个基因位点的控制及影响。同时实验结果表明Rc基因极有可能为控制‘rm257’种皮颜色的目标基因,且云南地区多数白米地方种其种皮颜色变化都是由Rc基因缺失变异导致的。

关键词: 红米 种皮颜色 遗传模式 功能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米'rm257'种皮颜色遗传模式分析及Rc基因功能标记开发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红米种质'rm257,在籽粒总黄酮和抗性淀粉含量方面表现突出,分析该材料种皮颜色遗传模式,将为其在实际育种应用中奠定基础.同时探究'rm257'种皮颜色性状与Rc之间的关系并开发对应功能标记,为云南红米品种的辅助选育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育种效率.[方法]利用红米种质'rm257'与9份云南地方白米品种构建测交组合及F2分离群体,通过统计测交当代和对应F2分离群体种皮颜色和分离比,推测其遗传模式;同时依据已报导Rc基因缺失变异位点序列开发功能标记RCGX,对9个F2分离群体单株进行基因型鉴定,并将基因型与对应单株表型进行成对分析,进而判断红米种质'rm257'种皮颜色与Rc基因的关系.同时利用云南96份地方种对功能标记RCGX的通用性进行检验,评估该功能标记在红米种皮颜色判定中的准确性.[结果]遗传模式分析表明,红米种质'rm257'的种皮颜色在7个测交组合中表现为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在2个测交组合中表现为受2个基因位点的控制与影响.这与前人研究报导的红米种皮颜色性状受1对或2对基因控制的结论基本一致.F2分离群体Rc功能标记验证表明,Rc基因极有可能为控制'rm257'种皮颜色的目标基因.功能标记RCGX通用性实验结果显示,云南地区地方白米品种大都存在Rc基因的缺失变异.[结论]红米种质'rm257'的种皮颜色性状,在不同测交组合中表现为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或受2个基因位点的控制及影响.同时实验结果表明Rc基因极有可能为控制'rm257'种皮颜色的目标基因,且云南地区多数白米地方种其种皮颜色变化都是由Rc基因缺失变异导致的.

关键词: 红米 种皮颜色 遗传模式 功能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大麦不同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差异,为饲料大麦在不同地区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和方法.[方法]对不同海拔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及差异显著性水平;以及不同地区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并进行多重比较;估算其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及遗传环境互作方差,比较遗传及环境对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每个大麦品种中的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均有明显差异;玉溪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有效穗的增加,昆明和玉溪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实粒数的增加,保山和大理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千粒重的增加,玉溪和临沧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实粒数主要受遗传控制,其次受基因与环境互作影响较大,环境影响最小.有效穗、千粒重、产量等产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基因与环境互作变异要大于遗传的影响.[结论]产量性状受遗传影响,产量遗传育种仍是提高饲料大麦产量的关键,根据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产量表现,选择产量高的饲料大麦品种进行推广,是提高不同生态区饲料大麦产量的关键.

关键词: 饲料大麦;产量;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