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王永生(精确检索)
作者:范永慧(精确检索)
18条记录
云南僵蚕生产技术

蚕桑茶叶通讯 2024

摘要:概述了白僵菌的分类和球孢白僵菌的浸染途径,结合饲养前准备、接种前饲育、接种、接种后饲育、采收及僵化等环节,重点介绍了僵蚕的饲养技术,提出了在僵蚕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僵蚕 侵染途径 饲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饲料蚕品种"9211·9215*川58·川62"在云南的试验调查

四川蚕业 2024

摘要:2023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对人工饲料蚕品种“9211·9215×川58·川62”(正反交)采用“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形式,进行粉体蒸煮饲料摄食性、适应性、饲育效果等指标的实验室调查。结果显示,“9211·9215×川58·川62”平均24 h疏毛率96.4%,虫蛹统一生命率98.91%,全茧量2.12 g、茧层率22.70%,粒茧丝长1270 m、洁净94分。在云南低纬度高海拔气候条件下,该品种表现出发育整齐、抗逆性强、茧丝质量优等特点,达到生产实用化水平。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品种 9211·9215×川58·川62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发展概况

北方蚕业 2024

摘要:家蚕人工饲料育是蚕桑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的关键,对节约耕地、稳定蚕茧产量、巩固和发展蚕桑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简述了家蚕人工饲料育推广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展望随着蚕业科技创新的加快与跨学科深入研究,将推动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革命性进步.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育 适应性家蚕品种 科技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硬质塑料蚕网在家蚕人工饲料育中的应用

蚕桑茶叶通讯 2023

摘要:针对家蚕人工饲料易发霉变质问题,结合人工饲料育生产实践,总结了硬质塑料蚕网在家蚕人工饲料育中的应用优势,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旨在进一步提高人工饲料的养蚕成绩和生产效率.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养蚕用具 硬质塑料蚕网 饲育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饲料和桑叶对家蚕机体3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人工饲料和桑叶饲育对蚕体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自五龄起蚕开始用人工饲料和桑叶分组饲养家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家蚕中肠组织和血淋巴中碱性磷酸酶(ALP)、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人工饲料组家蚕的血淋巴ALP活性无显著变化,而桑叶组血淋巴ALP活性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在60 h和72 h,桑叶组的ALP活性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桑叶组和人工饲料组血淋巴CarE活性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其中人工饲料组CarE活性略高于桑叶组,但差异不显著。在12 h和24 h,桑叶组血淋巴AchE活性略低于人工饲料组;在36 h,桑叶组血淋巴AchE活性开始升高,并且在48、60、72 h持续高于人工饲料组,AchE活性分别是人工饲料组的1.52、1.64、1.71倍。桑叶组家蚕中肠ALP活性在36 h开始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升高,在72 h,酶活性极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酶活性为人工饲料组的2.13倍。人工饲料组中肠CarE活性在24 h开始显著高于桑叶组,在60 h达到最高值,为桑叶组的2.61倍;在72 h,CarE活性有下降的趋势,但仍显著高于桑叶组。桑叶组家蚕中肠AchE活性在12 h开始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在24~48 h桑叶组AchE活性继续增强;在60、72 h,AchE活性极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分别为人工饲料组的2.68、2.84倍。综合分析可知,喂食人工饲料家蚕血淋巴和中肠ALP和AchE活性均显著低于桑叶组,而中肠CarE活性显著高于桑叶组,提示人工饲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蚕的代谢生理,降低蚕体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

关键词: 人工饲料 桑叶 家蚕 代谢酶活性 不同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因子及提高摄食性的途径

中国蚕业 2023

摘要:结合国内外学者有关家蚕摄食性的研究成果,围绕家蚕摄食性机制及其分子机理,系统综述了影响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因子,包括胚胎期人工蚕卵处理、滞育性、交配方式、性别、饥饿程度、发育阶段及人工饲料的理化性质、饲育环境和饲育技术等.提出了通过调整优化选育手段,推进人工饲料配方技术与生产工艺的深入研究,重视并落实开展家蚕人工饲料育过程中涉及到的每个环节的各项技术,加速推进家蚕人工饲料育相关领域的攻关,提高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同步进行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人工饲料配方、配套饲养技术及饲育环境等的研究,并系统推进,相互促进,积极推进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发展与普及.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摄食性 机制 分子机理 途径 基因 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人工饲料共育商品化小蚕的思考

中国蚕业 2023

摘要:围绕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进程与发展态势总结了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的状况,并叙述了云南省蚕桑产业基础良好、发展前景广阔.从人工饲料共育商品化小蚕对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人工饲料共育商品化小蚕的特色与优势、人工饲料共育商品化小蚕在云南省适度规模化示范情况等方面分析了人工饲料共育商品化小蚕是云南省商品化小蚕未来发展趋势.针对云南省人工饲料共育商品化小蚕提出了加强政府的规划与扶持、因地制宜打造典型示范、加快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服务与技术培训、制定相应标准规范等建议措施,以期推动人工饲料共育商品化小蚕新技术新模式在云南省的推广应用,推进云南省蚕桑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云南省蚕桑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商品化小蚕 典型示范 科技创新 科技服务 标准规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1~3龄不同温区和4~5龄自然温度条件下的饲育成绩调查

中国蚕业 2023

摘要:为了解家蚕生理适温下1~3龄在不同温区、4~5龄在自然温度条件下饲育的可行性,对苏·红×明·草(YS)(苏·红×明·草原种1~4龄人工饲料育5龄改桑叶育制成的杂交种)、苏·红×明·草、菁松×皓月进行了低温区、中温区、高温区的饲养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温区饲养的家蚕幼虫发育情况及强健性、产茧量等生产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在家蚕生理适温下,在3个温区饲养对家蚕生长发育均影响不大,1~3龄各龄期及不同品种影响稍有不同,不同温区间食桑期1龄相差2~9 h, 2龄相差0~4 h, 3龄相差0~2 h;温度对苏·红×明·草系列比对菁松×皓月影响大;对各项经济指标影响无显著差异(苏·红×明·草的全茧量和茧层量除外);秋蚕期苏·红×明·草(YS)及苏·红×明·草的小蚕不同龄期最适饲育温度分别为1龄食桑期26.5~27.5℃、眠期25.5~26.5℃,2龄食桑期25.5~26.5℃、眠期25.0~26.0℃,3龄食桑期25.0~25.5℃、眠期24.5~25.0℃。菁松×皓月的小蚕不同龄期最适饲育温度分别为1龄食桑期27.0~28.0℃、眠期26.0~27.0℃,2龄食桑期26.0~27.0℃、眠期25.0~26.0℃,3龄食桑期25.0~26.0℃、眠期24.0~25.0℃。期望本试验能为云南省小蚕最适温共育大蚕自然温养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蚕 生理适温 生产性能 经济指标 最适温共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全龄一日二回育技术

蚕桑茶叶通讯 2022

摘要: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及劳动力紧缺,蚕桑产业迫切需要一种适合当前农村的省力化养蚕技术.少回育是省力化养蚕的有效途径之一,家蚕全龄一日二回育技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归纳学习各省区的相关技术与经验,结合多年生产实践,总结了家蚕全龄一日二回育的饲育技术、防病措施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蚕桑生产 养蚕技术 一日二回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以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为例

中国蚕业 2022

摘要:针对云南省蚕种催青过程中的气象环境、蚕期卫生消毒防病、饲育环境中的配套设施及饲育操作、小蚕颗粒人工饲料的生产工艺与供应等影响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成绩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包括:建立健全蚕种催青管理制度,不断改善催青硬件条件;增强消毒防病意识,坚持卫生防病制度;改造及改善饲料育环境条件,严格执行饲养操作规程;探索小蚕人工饲料生产的最佳工艺,建立完善饲料生产与供应体系;加快人工饲料饲育技术的研发,提高现行人工饲料品种的适应性。以期为解决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养中出现家蚕发育不齐与发病、饵料霉变、小蚕颗粒人工饲料保湿效果差、不同批次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吸水时间及饵料粘黏程度不同、小蚕颗粒人工饲料断供或停产等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消毒防病 饵料霉变 操作规范 生产供应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