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覃慧薇(精确检索)
作者:杨绍兵(精确检索)
作者:杨美权(精确检索)
作者:王元忠(精确检索)
作者:张金渝(精确检索)
2条记录
拟草果果壳和种仁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拟草果果壳和种仁的化学成分差异,为其开发应用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分离技术对拟草果果壳和种仁的成分进行提取;使用基于GC-MS的非靶向代谢物组学方法鉴定并分析各果实部位的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从拟草果中共鉴定出76个成分,其中果壳有55个,种仁有56个,二者共有的化学成分为癸醛、反-2-辛烯醛、α-蒎烯、α-水芹烯、右旋-柠檬烯、β-罗勒烯等35个。此外,果壳中特有的成分有戊基环丙烷、α-可巴烯、β-石竹烯、柠檬醛、δ-杜松烯、反-2-十二烯醛等20个;种仁中特有的成分有醋酸辛酯、1-辛醇、香树烯、γ-muurolene、反-2-十四烯醛等21个。结论:拟草果的果壳和种仁在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果实主要成分含量在种仁中积累较多。

关键词: 拟草果 果壳 种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果的本草考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草果作为传统药食同源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和应用历史。伴随草果开发利用的深入,其经济价值显现,相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并在山区扶贫攻坚中扮演重要角色。实际生产和资源利用过程中,草果基原植物较混乱,品种源流、药用历史缺乏系统报道。笔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书籍和文献,对草果名称、植物来源、道地产区变化、传统应用进行考证。结果显示,古代文献中记载草果入药最早为宋代,其别名、异名繁多,古今差异较大,现代记载其别名"红草果""白草果""土草果""草果仁"与草果名称极为相似,但并非一物,应加以区分;明朝时期草果的品种来源复杂,常与豆蔻、草豆蔻归为一类入药,直到清朝《本草从新》才明确将其单列为一种药材,与混淆品区分开;含草果的方剂有草果饮、草果散、草果丸、草果熟水等,其可根据不同病证连皮或去壳以仁入药,以水或酒煎制汤剂为主,另有炒制、盐制、姜制、面粉煨制等炮制方法;历代本草文献中对草果性味归经和功效主治的记载基本一致,认为本品辛温无毒,具有温中止呕、消食导滞、破瘴截疟、逐痰祛邪等功效。以上研究为草果正本清源、药材质量控制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草果 本草考证 品名 基原 产地变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