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赵艳丽(精确检索)
作者:张霁(精确检索)
作者:王元忠(精确检索)
40条记录
野生和栽培滇龙胆草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

生态学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反映了植物的生长策略。草本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是否是等速生长还有争论。养分和密度会影响药用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本研究比较了野生和栽培滇龙胆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差异,分析了栽培年限和密度对栽培滇龙胆草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与栽培滇龙胆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能与土壤营养水平和竞争强度有关,但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为近等速生长关系。密度、密度与生长年限的交互作用均对地下生物量有显著影响(P<0.05)。滇龙胆草栽培时需控制密度并研究施肥和土壤微生物等因素对其药用部位产量(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关键词: 密度 栽培年限 药用植物 异速生长 等速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地区红花龙胆分布格局模拟与气候变化影响评价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基于230条分布记录及33个气候因子数据,模拟全新世中期(约6000年前)、当前时期(1950—2000年)和未来(2050s、2070s)气候条件下,红花龙胆西南地区的潜在分布范围;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ArcGIS空间分析,筛选影响物种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探讨不同分布区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模型训练集AUC值为0.942,验证集AUC值为0.849,表明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较高.5个气候因子(7月最高气温、8月最低气温、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7月最低气温和6月最低气温)对模型贡献最大,累计贡献率达59.9%.随未来气候变化,红花龙胆适生区将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在RCP 8.5情景下,至2070s阶段,西南地区红花龙胆适宜生境总面积与当前气候条件相比减少15.0%,但云南境内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较当前分别增加32.8%和32.7%.红花龙胆适宜生长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气候变暖明显影响着适宜生境的面积和范围,尤其低海拔分布区对气候变化较敏感,适宜生境退缩严重,而高海拔地区由于降水、温度条件的改善适宜生境有所增加.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未来西南地区红花龙胆主要分布区可能向西迁移,并向更高海拔扩张.

关键词: 红花龙胆 气候变化 物种分布模型 西南地区 地理分布格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C‐UVE波长选择法在近红外光谱鉴别茯苓产地中的应用研究

菌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近红外光谱鉴别云南不同产区药用真菌茯苓。采用光谱标准偏差法(SSD)和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法(MC-UVE)逐步筛选光谱信息,利用K-S算法将白茯苓和茯苓皮划分训练集和验证集,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分别构建不同产区白茯苓和茯苓皮的分类模型,进一步建立不同产区茯苓的Fisher判别方程。结果表明:(1)通过主成分-马氏距离(PCA-MD)分析,白茯苓和茯苓皮的近红外光谱在主成分得分空间内呈现出较大差异,构建不同产区茯苓鉴别模型应将白茯苓及茯苓皮分开。(2)最优主成分数为5时,采用SSD筛选的886个变量(7 501.74–4 088.35cm~(-1))构建的白茯苓和茯苓皮的分类模型,其R~2、RMSECV和RMSEP分别为0.986、0.988;0.320、0.283;0.425、0.395;采用MC-UVE法分别筛选出白茯苓和茯苓皮光谱信息(34个、22个变量)建立的分类模型,其R~2、RMSECV和RMSEP分别为0.993、0.991;0.224、0.255;0.298、0.355。采用MC-UVE结合PLS-DA法建立的分类模型,有效降低了冗余信息,白茯苓和茯苓皮的R~2均有所提升,RMSECV和RMSEP均有所降低,预测正确率分别由85.71%和83.33%,提高至100%。(3)进一步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出白茯苓(6个)和茯苓皮(4个)光谱变量,建立Fisher判别方程,回代验证正确率均大于85.7%,交叉验证正确率均大于66.7%,表明所建立的Fisher判别方程能较好地鉴别不同产区的茯苓。

关键词: 产地鉴别 光谱标准偏差法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Fisher判别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獐牙菜属民族药UPLC指纹图谱研究

中草药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UPLC技术结合定量分析、系统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评价、鉴别3种民族药用植物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i、狭叶獐牙菜S.angustifolia和紫红獐牙菜S.punicea Hemsl.。方法采集3种獐牙菜共27株样品色谱图,将色谱图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确定样品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数据,对3组样品进行相似度分析。峰面积数据导入SPSS和SIMCA-P~+软件进行HCA和PCA,从树状图和主成分得分图中判断聚类效果。结果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仪器精密度高(RSD为0.19%~2.45%),方法重现性好(RSD为0~1.77%),加样回收率在95.8%~102.3%,RSD为0.45%~2.81%。不同物种獐牙菜植物中指示化合物的量差异大,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中指示化合物量差异明显。獐牙菜苦苷在川东獐牙菜中为0.54~10.05 mg/g,狭叶獐牙菜中未检出,紫红獐牙菜中为1.76~15.62 mg/g;龙胆苦苷在川东獐牙菜中为4.27~11.18 mg/g,狭叶獐牙菜中为0.26~3.58 mg/g,紫红獐牙菜中为1.13~16.11 mg/g;当药苷在川东獐牙菜中为0.02~0.28 mg/g,狭叶獐牙菜中为0.02~0.14 mg/g,紫红獐牙菜中为0.11~44.52 mg/g;芒果苷在川东獐牙菜中为0.14~0.55 mg/g,狭叶獐牙菜中为0.03~0.04 mg/g,紫红獐牙菜中为0.01~13.49 mg/g。HCA树状图分类准确率为85.2%,误判的紫红獐牙菜样品中化合物量较低。PCA得分图可以区分3种獐牙菜,紫红獐牙菜聚类效果分散,个体之间差异较大。结论采用UPLC技术分析指示化合物的量,结合化学计量学能够评价和鉴别3种獐牙菜属药用植物。在本研究中,紫红獐牙菜表现出更高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獐牙菜属 川东獐牙菜 狭叶獐牙菜 紫红獐牙菜 獐牙菜苦苷 龙胆苦苷 芒果苷 当药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初加工滇龙胆HPLC指纹图谱及其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不同初加工方法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马钱苷酸、獐芽菜苦苷、龙胆苦苷和当药苷4种有效成分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4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9种初加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样品间相似度高于0.960。经水洗净后室内通风干燥处理的滇龙胆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当药苷含量最高,分别为(5.89±0.23)、(15.62±0.84)和(3.79±0.16)mg/g,微波带皮处理的滇龙胆中马钱苷酸含量最高,为(8.58±1.48)mg/g,4种有效成分总含量达到(27.67±6.09)mg/g。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6.822%,与4种有效成分的线性关系为F_((PC1))=-0.003X_1+0.409X_2+0.31X_3+0.398X_4,F_((PC2))=0.875X_1-0.168X_2+0.329X_3-0.078X_4;计算不同初加工滇龙胆的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带皮水洗后室内通风干燥滇龙胆综合得分最高。不同初加工处理对滇龙胆有效成分的含量会产生影响,其中带皮水洗后通风干燥的传统初加工方法对滇龙胆品质影响最小,是理想的初加工方法。

关键词: 初加工 中药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滇龙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贵高原红花龙胆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预测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在云南、贵州的潜在适生区,研究物种分布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探讨气候和土壤条件对药材特定和整体化学成分的影响作用。方法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预测红花龙胆潜在地理分布;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建立红花龙胆不同部位UPLC指纹图谱;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化学成分含量变化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MaxEnt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AUC值分别为0.919和0.915,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可信度高。分布区模拟结果显示,影响红花龙胆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年均温度变化范围(最适宜范围:16.0~27.0℃)、昼夜温差月均值(最适宜范围:8.5~11.6℃)、6月平均降水量(最适宜范围:200~400 mm)、9月平均降水量(最适宜范围:90~125 mm)、6月平均最高气温(最适宜范围:21.0~27.0℃)、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最适宜范围:4 000~5 200)、10月平均降水量(最适宜范围:65~110 mm)、7月平均最低气温(最适宜范围:14.5~20.5℃)、1月平均最高气温(最适宜范围:14.5~25.5℃)、土壤酸碱度(最适宜范围:pH<5)、4月平均降水量(最适宜范围:14.5~25.5 mm)。相关性分析显示,地下与地上部位芒果苷含量、化学成分总含量、化学成分根茎比与植株生长期温度、降水及上层土壤理化特性相关性显著(P<0.05或P<0.01),与生境适宜度值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负相关;6~8月的降水、温度变化及上层土壤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药材有效成分积累的关键生态因子。结论云贵高原红花龙胆最适宜的生长区位于云南中部和滇西北,贵州黔东南和黔南地区。

关键词: 红花龙胆 物种分布 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生态因子 生态适宜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三七紫外可见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方法的鉴别分析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摘要:目的为确保野三七的安全、有效使用,建立野三七紫外可见(UV-Vis)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方法的鉴别分析方法。方法采集越南产野三七的根部(n=10)与叶部(n=5)、云南产野三七的根部(n=9),提取其有效成分,利用UV-Vis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其进行鉴别分析,多元统计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PLS-DA)。结果越南产野三七根部与叶部、云南产野三七根部的UV-Vis指纹图谱特征吸收峰分别在206~310nm、206~800nm、206~400nm,存在明显的差异。PLS-DA和PCA分析可使不同产地和部位的野三七样品的鉴别结果可视化。结论 UV-Vis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能有效地鉴别不同产地和部位的野三七样品,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野三七 紫外可见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法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 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法测定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的有关物质

中国药学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用于测定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有关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法(HPLC-PAD)。方法采用Agilent Proshell 120 SB-C_(18)(4.6 mm×150 mm,2.7μm)色谱柱;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0.2 mol·L~(-1)三氟乙酸溶液(含0.1 mol·L~(-1)氢氧化钠)-乙腈(97∶3),流动相B为0.1%五氟丙酸溶液-乙腈(97∶3),流速为0.8 mL·min~(-1);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检测(Ag-Ag Cl参比电极,钛对电极,金工作电极,直径3 mm),四电位检测波形;柱温、检测器温度均为35℃;进样量25μL;柱后加0.8 mol·L~(-1)NaOH溶液,流速0.3 mL·min~(-1)。结果对比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用方法,本方法检出典型样品中的杂质多达22个,杂质与主峰之间、杂质与杂质之间均可有效分离;奈替米星在0.05~15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方法的检出限为0.25 ng(相当于0.004%),定量限为1.25 ng(相当于0.02%);最大单个杂质峰面积重复性RSD为0.9%(n=6),总杂质峰面积的重复性RSD为0.8%(n=6);溶液在24 h内稳定。结论新建立的方法分离能力强,专属、灵敏,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准确度好,能有效区分不同原料来源的硫酸奈替米星注射剂,可用于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有关物质检查。

关键词: 硫酸奈替米星 注射液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法 梯度洗脱 有关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黄硬皮马勃的红外光谱鉴别方法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flavidum Ell.et EV.)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利用红外技术对其进行产地鉴别,为黄硬皮马勃的资源鉴别提供基础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仪采集4个不同产地共40个黄硬皮马勃样本的红外光谱,每个样本平行扫描3次,取平均值。随机选择12个样本作为验证集,其余作为校正集,采用1 800~500 cm-1波段的光谱数据,对比多种预处理方法,选择最佳预处理方法建立模型并进行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 ND(7∶3)+SD+MSC(ND为诺里斯导数平滑,SD为二阶导数,MSC为多元散射校正)构建的判别模型性能最佳,验证集样本的分类准确率和校正集样本的回判准确率均达到100%,模型鉴别效果良好,可靠性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判别分析,能有效鉴别不同产地黄硬皮马勃。

关键词: 黄硬皮马勃 产地鉴别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V-Vis结合HPLC FP对不同采收期傣药灯台叶的鉴别及品质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不同采收期灯台叶紫外-可见光谱指纹图谱及HPLC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不同采收期灯台叶进行快速鉴别和品质评价,确定最佳采收期,推动傣药现代化发展进程。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灯台叶紫外-可见光谱的最佳提取条件,采集12个月份灯台叶紫外光谱数据,平行3次,扣除背景8点平滑后倒入SIMCA-P+11.5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前三个主成分三维得分图快速鉴别不同采收期。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250×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B)-0.1%甲酸水(A)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min,5%B;5~35min,5%B→26%B;35~40min,26%B→56%B),流速1mL·min~(-1),进样量7μL,柱温30℃,检测波长287nm。不同采收期灯台叶紫外-可见光谱根据吸收峰位置及变化的幅度可以将光谱分为三段,第一段为235~400nm,第二段为400~500nm,第三段为500~800nm。第一段中吸收峰数目最多,主要集中在270,287和325nm,吸光度及其变化幅度最大,体现出不同月份光谱图的指纹特征。第二段吸收峰较少主要分布在410nm和464nm附近,吸光度及其变化较第一段减小。第三段图谱在665nm处均有一个较大吸收峰,吸光度无明显差异。将UV-Vis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不同月份样品在主成分得分图中离散分布,同一月份样品相对集中,可以将不同月份样品鉴别开。HPLC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可将不同采收期样品分为Ⅲ类,第Ⅰ类为3,4,5和7月份,第Ⅱ类为6,8和9月份,第Ⅲ类为10,11,12,1及2月。结合共有峰面积可以看出同一类样品化学成分含量相近,不同类之间差异较明显,第Ⅲ类样品化学成分含量最高。UV-Vis FP,HPLC FP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能快速鉴别不同采收期灯台叶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灯台叶最佳采收期为10月至次年2月,即傣历中的冷季。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HPLC指纹图谱 傣药 灯台叶 采收期 鉴别 质量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