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印度小裂绵蚜的发育与繁殖特性
《环境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印度小裂绵蚜Schizoneurella indica Hille Ris Lambers是在云南苹果上的一种新害虫。研究印度小裂绵蚜的发育与繁殖是为了掌握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采用盆栽饲养观察的方法,开展了印度小裂绵蚜的发育历期、繁殖量、土壤温湿度对种群的影响研究。印度小裂绵蚜无翅孤雌蚜的发育与繁殖适宜温度在18-20℃之间,在15℃、18℃、20℃和25℃下的发育历期与繁殖量分别为21.47 d和13.82头、17.06 d和57.77头、13.82 d和41.72头、13.38 d和4.82头;发育起点温度为1.13℃±0.5℃,有效积温291.26日度。印度小裂绵蚜在鸡粪土条件下的繁殖量最高,30 d的繁殖量为9.33头/株,与其它土壤类型差异明显;其次分别为紫砂壤、红壤、粘土和砂壤,处理之间无差异;在白砂壤中的繁殖率为最低,为2.0头/株。印度小裂绵蚜无翅孤雌蚜全年寄生于苹果根部,全年发生约14世代,温度和土壤类型对印度小裂绵蚜在土壤中的定殖、生长发育与繁殖均有影响。
印度小裂绵蚜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及其种群消长
《应用昆虫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印度小裂绵蚜Schizoneurella indica Hille Ris Lambers是在云南昭通苹果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发生普遍且严重。研究印度小裂绵蚜种群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及其消长动态是为了掌握其发生与危害特点。【方法】2002—2006年,我们采用盆栽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对印度小裂绵蚜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和种群消长开展了研究。【结果】印度小裂绵蚜田间种群数量高峰期主要集中发生在9—12月,5—7月份为其田间种群快速增长期,种群增长率可达200%~273%。印度小裂绵蚜无翅蚜种群在0~30 cm的土壤范围内占总虫量的49.0%,30~60 cm的占27.0%,>60 cm的占24.0%。无翅蚜的各虫龄全年均有发生,冬季以第4龄若虫和无翅成虫为主。有翅蚜的发生全年只有1个时期,为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结论】印度小裂绵蚜田间种群数量全年发生1个高峰期,主要集中在0~30 cm的土壤范围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印度小裂绵蚜种群数量亦逐渐下降。田间有翅蚜虫量极少,较难观察到。
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指标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月中下旬第1代苹果绵蚜若蚜开始活动,2月下旬~3月田间种群数量开始缓慢上升,6月下旬~7月中旬进入快速增长期,高峰期一直持续到11月份上旬,之后逐渐下降.全年呈现1个明显高峰期.全年各龄蚜均有发生,第1龄若蚜、第2龄若蚜、第3龄若蚜、第4龄若蚜和成蚜各自占全年总虫量的比例分别为6.92%,40.12%,22.9%,19.01%和11.05%.其中第2龄若蚜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第1龄若蚜较低.苹果绵蚜(X)对红富士(Y1)与金帅品种(Y2)的产量损失模型:Y1=80.3472-0.0488X,Y2=77.9892-0.073X.初步制定防治指标:7蚜群/株(红富士品种),11蚜群/株(金帅品种).
苹果绵蚜的迁移与扩散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当温度约8℃时,苹果绵蚜若虫就开始迁移活动.3月中下旬苹果花开(结果)后,若虫就能迁入花蕊内,且各时期均能迁入花(果)定殖为害;无翅孤雌蚜全年有3个迁移活动高峰期,分别在3月下旬~4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上旬和11月上旬~12月下旬;苹果绵蚜在1 d的迁移高峰期在12~14时,随温度的升高,其活动速度和迁移虫量加快;有翅蚜在昭通市有2个发生期,分别为夏季(5月中旬~6月下旬)和秋季(8月下旬~10月上旬).夏季有翅孤雌蚜只能产孤雌蚜,且量少,秋季产生有翅蚜的虫量多,且可产性蚜和孤雌蚜.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