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带一路”背景下老挝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老挝西瓜产业依托中国生产技术和中国市场而发展,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代表.老挝气候利于早春西瓜栽培,能较好填补中国早春西瓜供应缺口;老挝西瓜生产总成本较中国类似气候地区如海南低1200~2600元·(667 m2)-1,中老铁路的通车也为老挝西瓜运输降低了成本,缩短运输时间;老挝西瓜生产同时也存在栽培技术落后、西甜瓜产业园区较少等问题,随着中国包括人才、良种良法、资金等资源的涌入,以及"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不断向中下寮平原区发展,将建立起完善的西瓜产业链,推动老挝西瓜产业.


家蚕微孢子虫感染雄蛾交配对雌蛾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微孢子虫是母蛾检疫的唯一对象,为探明家蚕微孢子虫感染雄蛾交配对雌蛾的影响,了解其对蚕种生产的危害性,用患微粒子病的家蚕雄蛾与未患病雌蛾(各50只)进行交配试验,并统计分析交配后的感染率。结果表明:患有家蚕微孢子虫的雄蛾,能通过雌雄蛾交配把微孢子虫传给雌蛾,雌蛾微孢子虫检出率为66%,其交配传染率达78.57%,增加了各级蚕种因母蛾检测有微孢子虫而淘汰的风险系数。因此,蚕种生产过程中防微病工作很重要,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切断幼虫期食下感染的途径,减少因雄蛾感病通过交配而传给雌蛾的概率,减少蚕种损失。


尖顶羊肚菌单孢菌株群体培养特性研究
《生物技术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羊肚菌不同分离物在培养过程中形态学变化较大且极不稳定,通过同一子实体不同单孢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研究特别是产菌核能力的变化回答这些变化是否是由于多核菌株的不稳定性引起。方法:以不同来源尖顶羊肚菌单孢菌株为材料,并以粗柄羊肚菌为对照,研究了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并对同一子实体及不同子实体产菌核和不产菌核单孢进行配对培养。结果:尖顶羊肚菌单孢菌株按培养特征可分为9类,同等条件下每一菌株的培养特性保持稳定;在综合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CPDA)、葡萄糖硝酸钠琼脂培养基(GN)、酵母膏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PD)进行转接培养时,可成功地将产菌核菌株转化为不产菌核菌株;尖顶羊肚菌同一子实体及不同子实体各产菌核单孢菌株产核数量及分布变化很大,交配后单孢之间性状会发生较大变化,包括菌核形态、菌丝形态、生长势,特别是产菌核能力会消失和发生转移。


半闭弯尾姬蜂羽化、交配及产卵行为观察
《环境昆虫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2℃,相对度60%~70%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的羽化、交配与产卵行为。结果表明:半闭弯尾姬蜂蜂蛹从开始羽化到羽化结束历经4d,羽化高峰期出现在羽化的第3d,羽化数量为25头,占全部羽化数量的58.82%;第3d中羽化高峰出现在8:00~13:00,羽化数量为16.5头,占全天羽化数量的66.00%。半闭弯尾姬蜂交配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交配阶段、结束阶段;交配后开始产卵,产卵过程大致分为寄主寻找和确定、穿刺和产卵、产卵结束和梳理。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