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药用野生稻拮抗稻瘟病内生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微生物学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稻瘟病是水稻的三大重要病害之一,每年对水稻生产都会造成较大的损失,生物防治稻瘟病已成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手段,而目前鲜少有报道从药用野生稻中分离内生菌用以防治稻瘟病。【目的】从药用野生稻内生菌中挖掘对稻瘟病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分离法从勐遮药用野生稻中先分离出内生菌,再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对稻瘟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同时筛选该菌株的最适培养基、pH、培养温度和摇床转速。【结果】筛选得到拮抗菌株Z5,在LB培养基上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96.43%,经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在NYBD、CM、LB、NA和YSP这5种培养基中,菌株Z5的最适培养基为NYBD培养基、最适pH值为8.0-9.0、最适培养温度为35℃、最适摇床转速为250 r/min。【结论】短小芽孢杆菌Z5对稻瘟病菌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该菌株耐高温、较耐酸碱,作为稻瘟病生防制剂研发具有一定的价值。


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内生细菌Sz-2的特性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云南绿肥主推品种光叶紫花苕根内筛选出对香蕉具有促生和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特性和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以丰富生防促生菌株资源库.[方法]从光叶紫花苕根中筛选出高效拮抗菌株Sz-2,使用平板对峙试验测定菌株抑菌效果;并测定其体外解磷、解钾、固氮及产铁载体能力;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 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布置盆栽试验,设 4 个处理:无抗生菌对照和接种病原菌TR4、Sz-2+TR4、Sz-2,测定香蕉叶片和球茎的发病指数以及促生效果.[结果]光叶紫花苕根内分离得到的菌株Sz-2 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平板径向抑菌率达 74.3%.菌株Sz-2 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菌落形态呈浅白色、放射状,接触酶、氧化酶、赖氨酸脱羧酶、β-半乳糖苷酶、精氨酸双水解酶、明胶水解、硝酸还原反应、纤维二糖、柠檬酸反应、葡萄糖发酵反应、酪素水解等均为阳性,吲哚反应、淀粉水解、产H2S反应、鸟氨酸脱羧酶、脲酶反应为阴性.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Sz-2 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盆栽结果显示,接种拮抗菌Sz-2 后的香蕉球茎和叶片枯萎病发生较轻,球茎纵切面和叶片颜色正常且植株生长健康,对球茎和叶片的防效达 69.66%和 84.60%;香蕉茎粗、单株鲜重和株高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 6.01 mm、83.3 g和 11.82 cm.[结论]菌株Sz-2 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加之其解磷、解钾和产铁载体功能,对香蕉植株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可结合绿肥研制具有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功能型绿肥,为香蕉促生抗病菌株的进一步田间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光叶苕子 香蕉枯萎病 内生菌 分离鉴定 抑菌效果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野生翘鳞肉齿菌子实体内生菌多样性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翘鳞肉齿菌[Sarcodon imbricatus(L.ex Fr.)Karst.]子实体内生菌的多样性,以西藏、吉林的新鲜野生翘鳞肉齿菌子实体为材料,采用可培养方法分离并鉴定其中的内生细菌与真菌.共从中分离出52株细菌、26株真菌.鉴定结果显示,所有内生细菌分别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占96.2%,处绝对优势.其中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最多,占40.4%,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次之,占23.1%.26株真菌共分为14个属,Phaeomoniella最多,占26.9%,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其次,占11.5%.从菌柄及菌盖中分离的细菌、真菌种类及数量均有差异.本研究分离的这些菌株具有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可为筛选具有特殊功效的菌株提供新的材料来源,同时也可为探索外生菌根菌与共生植物之间的物质交换与菌根合成打下基础.图2表1参30
关键词: 翘鳞肉齿菌 虎掌菌 子实体 内生菌 多样性 外生菌根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