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农艺措施对土壤有机质组分和氮素流失风险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求能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并降低农田面源氮素污染的农艺措施,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洱海流域不同农艺措施对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组分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覆盖和增施有机肥能明显提高耕层土壤中>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分别达82.31%和81.1%,平均比习惯施肥(79.00%)和空白处理(76.53%)提高了4.19%和5.97%;两者均能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使耕层土壤中C/N比值明显提高;免耕覆盖和有机倍增处理的溶解性有机氮(DON)含量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分别提高了28.20%和28.68%;两者的微生物量碳(MBC)含量较习惯施肥分别增加了74.77%和68.54%,微生物量氮增加了32.43%和20.94%;并能明显降低0~20 cm土壤硝态氮残留,较习惯施肥分别降低了62.81%和71.39%。优化施用氮肥、增施有机肥、免耕秸秆覆盖能提高耕层土壤结构稳定性和有机质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并降低氮素流失风险,是洱海流域农田保护土壤和降低环境风险的重要措施。
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籽、秆高产栽培模型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法,对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的栽培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4个关键农艺措施与籽产量和秆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分别建立了2个数学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失拟性和显著性检验,证明2个模型皆与实际拟合较好,可靠程度较高。优选出同时获得籽产量1500 kg/hm2、秆产量12 750 kg/hm2的兼用型栽培措施为:行距76.16~83.84 cm,施氮(N)量为80.85~83.82 kg/hm2,施磷(P2O5)量为33.32~41.68 kg/hm2,施钾(K2O)量为54.24~65.76 kg/hm2。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