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分离鉴定(模糊匹配)
8条记录
云南不同蚕区僵蚕致病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差异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蚕区家蚕僵蚕病原的多样性及不同来源白僵菌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差异。【方法】从云南省9个县(市)收集僵蚕样品,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通过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产孢结构,并结合菌株核糖体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认病原种类。同时测定分析不同地理来源以及不同孢子浓度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家蚕致病力的影响。【结果】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发现,云南蚕区僵病病原菌属于白僵菌属(Beauveria)、虫草菌属(Cordyceps)和绿僵菌属(Metarhizium),其中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为主要病原,分别占57.58%和30.30%。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孢白僵菌株对家蚕幼虫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供试菌株侵染后,家蚕的僵蚕率在72.5%~95.0%,半致死时间(LT50)在5.093~7.133 d,其中LL1-1菌株的僵蚕率最高(95.0%),半致死时间最短(5.093 d),致病力最强;CB1-2菌株的僵蚕率较低(75.0%),半致死时间最长(7.133 d),致病力最弱。随着接种浓度的增加,病原的致病力变强,家蚕的僵蚕率也升高。【结论】云南省蚕区家蚕僵病病原种类呈多样性,球孢白僵菌和莱氏绿僵菌为主要病原菌,不同来源的白僵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家蚕僵病的防治和僵蚕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家蚕 僵病 分离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黏小奥德蘑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食用菌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圭山国家森林公园采集得到野生小奥德蘑属(Oudemansiella sp.)标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菌株,并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物种鉴定,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实验分别对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进行筛选优化,采用袋料覆土栽培,在温度20~28℃、土壤湿度40%、空气湿度80%~90%的自然光照条件下的田间大棚开展驯化。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菌株JF2004,将标本鉴定为拟黏小奥德蘑(O.submucida);固体培养最佳条件为20.0 g·L-1果糖、16.0 g·L-1琼脂粉、2.0 g·L-1酵母膏、0.5 g·L-1碳酸钙、0.01 g·L-1维生素B1,温度26℃,pH 8.0;液体培养最佳条件为20.0 g·L-1可溶性淀粉、2.0 g·L-1酵母膏、0.5 g·L-1磷酸氢二钾、0.01 g·L-1维生素B1,温度28℃,pH5.0;接种后约23 d菌丝满袋,覆土后第24天子实体成熟,栽培子实体与野生子实体相比,菌盖直径较大、颜色较浅;野生子实体菌环明显,而栽培子实体菌环较小或无菌环;野生子实体菌柄基部颜色变深,而栽培子实体通体白色,菌柄没有颜色变化。

关键词: 小奥德蘑属 分离鉴定 单因素 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内生细菌Sz-2的特性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云南绿肥主推品种光叶紫花苕根内筛选出对香蕉具有促生和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特性和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以丰富生防促生菌株资源库.[方法]从光叶紫花苕根中筛选出高效拮抗菌株Sz-2,使用平板对峙试验测定菌株抑菌效果;并测定其体外解磷、解钾、固氮及产铁载体能力;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 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布置盆栽试验,设 4 个处理:无抗生菌对照和接种病原菌TR4、Sz-2+TR4、Sz-2,测定香蕉叶片和球茎的发病指数以及促生效果.[结果]光叶紫花苕根内分离得到的菌株Sz-2 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平板径向抑菌率达 74.3%.菌株Sz-2 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菌落形态呈浅白色、放射状,接触酶、氧化酶、赖氨酸脱羧酶、β-半乳糖苷酶、精氨酸双水解酶、明胶水解、硝酸还原反应、纤维二糖、柠檬酸反应、葡萄糖发酵反应、酪素水解等均为阳性,吲哚反应、淀粉水解、产H2S反应、鸟氨酸脱羧酶、脲酶反应为阴性.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Sz-2 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盆栽结果显示,接种拮抗菌Sz-2 后的香蕉球茎和叶片枯萎病发生较轻,球茎纵切面和叶片颜色正常且植株生长健康,对球茎和叶片的防效达 69.66%和 84.60%;香蕉茎粗、单株鲜重和株高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 6.01 mm、83.3 g和 11.82 cm.[结论]菌株Sz-2 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加之其解磷、解钾和产铁载体功能,对香蕉植株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可结合绿肥研制具有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功能型绿肥,为香蕉促生抗病菌株的进一步田间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光叶苕子 香蕉枯萎病 内生菌 分离鉴定 抑菌效果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弥勒甘蔗褐条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9年10月,在云南弥勒甘蔗示范基地(23.92° N,103.33° E)发现'云瑞10-187'和'福农11-2907'高感甘蔗褐条病,发病率为50%~80%.为明确其病原,本研究采集病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以期为该病害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形态特征、核糖体RNA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将病原菌鉴定为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是云南省甘蔗褐条病病原菌新记录种,丰富了甘蔗褐条病病原菌信息,为后续其他蔗区褐条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云南 甘蔗褐条病 病原菌 分离鉴定 系统发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野生花脸香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

食用菌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采集自云南省临沧市的野生子实体上分离纯化获得菌株YAASM4210,采用形态学法结合ITS序列分子法鉴定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栽培料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培养基pH、光照条件、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5℃、6.0~7.0、黑纸包裹、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该菌株在4号配方培养料(40%新鲜牛粪,20%草坪粉,20%米糠,18%木屑,1%蔗糖和1%石膏)上生长优于其它参试培养料:菌丝萌发(2d)、封口(12d)、满袋(40d)以及子实体的采收(9d)均用时最短,头潮菇产量最高(每袋21.1g),但覆土后出菇时间(42d)最长。相对于野生子实体,人工栽培子实体菌盖的紫色减弱,采收后紫色消失较快。

关键词: 野生花脸香蘑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栽培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木薯一种叶斑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摘要:2010年10月,在云南保山潞江坝木薯种植区发现了一种大面积发生的木薯叶斑病。笔者对这种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经致病性鉴定、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将这种叶斑病的病原鉴定为狗尾草离蠕孢菌Bipolaris setariaeSawada。

关键词: 保山 木薯 叶斑病 病原菌 分离鉴定 狗尾草离蠕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核丝核菌融合群AG-R的分离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采自成都、德宏、广西芋头球根上分离到丝核菌,经融合反应、ITS序列分析鉴定得出,该分离菌株属于双核丝核菌中的AG-R群。分离菌株对白菜幼苗有较强的致病力。从芋头球根中能分离到丝核菌,分离频率很高,从芋头球根外观上看,丝核菌对它没造成危害,植株生长正常。国内尚未见从芋头球根中能分离到丝核菌AG-R的研究报道。

关键词: 芋头 丝核菌 AG-R 分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几种兰花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采自云南昆明的墨兰,文山红竹兰、大雪素、小雪素、惠兰、春绿兰以及采自丽江、保山的小雪素根中分离到12株真菌。通过培养性状、ITS序列分析鉴定得出分离菌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格孢腔菌属(Pleospora)、毛壳菌属(Choetarnium)、柱孢属(Cylindrocarpon sp.)。本文首次从采自云南的大雪素和小雪素中分离兰花菌根真菌。从墨兰中分离到格孢腔菌属(Pleospora)真菌在国内未见报道。

关键词: 兰花 菌根菌 ITS序列分析 分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