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温室无土栽培切花月季生长发育预测模型及其验证
《西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一个可以预测温室无土栽培切花月季生长发育时期及收获期的模型,为切花月季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因子调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生长周期差异明显的3个主栽切花月季品种‘洛神’‘欢乐颂’和‘粉红雪山’为试验材料,无土栽培种植于曲靖市马龙区的塑料温室大棚中,于2021—2022年收集5期的生长发育数据和同期的光照辐射及温度数据。通过分析切花月季的生长周期特征,构建基于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PTEP)的切花月季生长发育时期预测模型,并使用独立数据对构建的生长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切花月季在修剪到萌芽、萌芽到现蕾以及现蕾到收获这3个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生理辐热积分别为22.08、29.41和38.89 MJ/m~2;本研究所构建的切花月季生长发育时期预测模型基于生理辐热积,在切花月季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模型的模拟预测值与实测值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1∶1线性回归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7、6.5和9.4 d,显示出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论】通过考虑光照辐射与温度的综合影响,构建的模型能够预测切花月季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时间点,以及切花产品的收获期。基于该模型,种植者可以更精准地调节温室内的光照与温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切花月季产品的生产周期。研究结果将为温室无土栽培切花月季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将为种植者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和技术支持。


木霉菌对切花月季根际、根内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及霜霉病防效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为探究生物菌剂木霉菌对切花月季病害的防控效果,在月季苗期施用300倍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结果表明,施用木霉菌可促进和丰富月季根际、根内的真菌物种种类分布,对土壤中真菌及根内微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OTU个数增加,特别根际真菌指数Shannon、Simpson及PD指数均高于清水对照和化学药剂甲基硫菌灵,说明施用木霉菌后使土壤真菌种类更加丰富,而且提高了一些有益菌的丰度。从对月季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来看,300倍木霉菌及800倍50%甲基硫菌灵3次施药后相比清水对照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木霉菌防病和治疗效果达87.35%,比化学药剂甲基硫菌灵防效略高。


切花月季~(60)Coγ辐照诱变育种初报
《核农学报 》 2011 CSCD
摘要:以10个切花月季品种为材料,用60Coγ(30、40、50和60Gy)辐照接芽,研究辐照剂量对切花月季嫁接成活率及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个切花月季品种的嫁接成活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品种对辐照的反应不一样,仅有4个品种产生了可成活的变异,品种变异率高达3.06%~8.82%;变异主要发生在花型、花色、叶片等方面,但大多数变异不稳定,变异体之间以及变异体与原品种在株高、花色等性状上差异明显。最终,选育出了1个切花月季变异新品种。
切花月季~(60)Co γ辐照诱变育种初报
《核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0个切花月季品种为材料,用60Co γ(30、40、50和60Gy)辐照接芽,研究辐照剂量对切花月季嫁接成活率及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个切花月季品种的嫁接成活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品种对辐照的反应不一样,仅有4个品种产生了可成活的变异,品种变异率高达3.06%~8.82%;变异主要发生在花型、花色、叶片等方面,但大多数变异不稳定,变异体之间以及变异体与原品种在株高、花色等性状上差异明显。最终,选育出了1个切花月季变异新品种。
滇中地区设施栽培下切花月季的光合特性
《云南植物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切花月季在滇中地区的高产优质栽培措施,对黑魔术、沃蒂、帕里欧3个月季品种在设施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什么季节和生育期,3个品种的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皆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最大光合速率出现在上午10:00~11:00。植株中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其次是上位叶,下位叶最低,而不同位置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是中位叶>下位叶>上位叶。在滇中地区,月季中午光合速率的降低主要与温室中高温有关,而不同叶位光合速率的变化与光环境、叶绿素含量及叶龄有关。根据研究结果,讨论了滇中地区设施条件下切花月季的一些栽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