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元江普通野生稻后代镉分布特点及镉积累动态变化规律
《生态环境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中籽粒镉含量低和高株系间镉吸收及分布差异的分析,探讨渗入系低镉株系籽粒镉低积累的原因.采用大田试验,对2份低镉株系、2份高镉株系各器官中镉含量、总积累量、亚细胞镉分布及生育期各器官镉积累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株系不同器官镉含量高低顺序为根>茎>叶>谷壳>籽粒.高镉株系(GJ11、GJ110)根、谷壳、籽粒Cd含量均显著高于低镉株系,高镉株系根部镉质量分数分别为24.2、22.4 mg·kg?1,几乎是低镉株系(GJ71、GJ91)的2倍.高镉株系(GJ11、GJ110)根与籽粒的镉含量比值分别是43.21和32.94,均低于低镉株系(GJ71、GJ91)的67.5和471.所有株系根部镉动态变化趋势一致,镉积累量均上升.然而,高镉株系与低镉株系茎和叶部镉积累量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出现差异,并且在灌浆期后发生分化.所有株系分蘖期和灌浆期各器官镉含量亚细胞分布表现为细胞壁>可溶部分>细胞器,细胞壁Cd含量占总量的39.47%—60.39%.研究表明,高镉株系对镉的吸收及转运到籽粒的能力均高于低镉株系,低镉株系间对镉的吸收及转运同样存在差异,其中GJ91能将地上部的镉大量分配并储存在茎叶内,从而降低籽粒镉含量.
干热河谷典型区元谋县土地利用变化与动态预测
《科学技术与工程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土地利用类型格局变化对于区域经济以及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划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基于遥感(remote sensing, 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技术,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CA-Markov模型对干热河谷典型区元谋县199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2020—2025年的土地利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2020年30 a间,元谋县的草地、水域、城镇用地面积增加,林地、耕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其中城镇用地面积增加速率最大;整体上,元谋县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程度有所提高,但土地利用程度仍处于中等水平;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近30 a转换频繁,主要以草地转入,耕地转出为主;CA-Markov模型预测结果表明2020—2025年期间元谋县除草地、林地、水域、其他用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外,未来耕地、城镇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中城镇用地面积在未来5年内的增长速率为11.05%,预测模型的Kappa系数为0.92,说明模型结果和转换规则可信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元谋县土地资源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CA-Markov模型 Landsat影像数据 干热河谷
化肥羊粪配施对火龙果果实品质动态及矿质营养元素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化肥配施羊粪对红肉火龙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火龙果合理施肥和有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肉火龙果为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施肥试验。【结果】与不施羊粪的CK处理相比,施用羊粪15 kg配施2.5 kg复混肥[m(N)∶m(P)∶m(K)=15∶15∶15]处理火龙果果实中总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增加11.23%、10.22%,果实中总酸含量降低16.67%;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中大量元素K和微量元素Fe的影响较大,复混肥2.5 kg+15 kg羊粪与对照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果实中检测到的K、Fe元素含量依次为复混肥2.5 kg+羊粪15 kg>复混肥2.5 kg+羊粪10 kg>对照(不施羊粪)。【结论】综合考虑火龙果果实产量和品质,生产上每桩(3株)施用15 kg羊粪配施2.5 kg复混肥能获得较好效果。
三七种植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三七种植期间土壤养分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三七合理高效施肥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同不种三七的对照相比,种植三七的土壤p H、有机质、全N、碱解N、全K、速效K、有效P、阳离子交换量、有效Mn大幅降低,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全K和速效K,降幅在20%以上,其次是碱解N和速效P,降幅在15%左右,再次是阳离子交换量降幅在10%左右;而土壤中的交换性Ca、Mg及有效Zn有所增加,有效Fe和Cu变化不大。同种植初期相比,种植三七后土壤p H、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及交换性Mg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降低幅度较大的是速效K,降幅在20%左右,其次是碱解氮,降幅在15%左右;有效Fe、Cu、Zn及交换性Ca增加;有机质、全P、阳离子交换量变化不明显。不同种植年限间相比,种植三七土壤p H、有机质、碱解N、速效K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与对照差异增大。三七种植地土壤养分含量随季节变化和周期性施肥呈现每年3月升高,6月降低,9月升高,12月降低的趋势,其中大量元素变化规律较明显。综上所述,种植三七会导致土壤酸化,降低氮磷钾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增加钙、镁、铁、铜、锌,对有机质和锰含量影响不大;生产上可通过施用石灰或草木灰缓解酸化,同时在6月和12月前后增施钾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氮磷肥。
洱海北部地区不同氮、磷处理对稻田田面水氮磷动态变化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种植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是稻田N、P径流流失、N素的氨挥发等各种损失途径的关键控制因子。通过田间定点实验监测与分析研究了洱海北部地区水稻土田面水氮磷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氮(TN)以及可溶性总氮(DTN)在施基肥后是先升后降的趋势,1~3d内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9d后含量差异趋同;在施入孕穗肥后,TN及DTN浓度立即到达峰值后迅速下降,在9d后含量很少,并趋于稳定;DTN浓度变化趋势可用二次曲线模型Y=AX2+BX+C来描述;铵态氮(NH+4-N)浓度变化在不同施肥时期有明显区别,施基肥后田面水NH+4-N浓度在3~5d内到顶点,而在追肥期1~2d内就到顶峰;田面水总磷(TP)和可溶性总磷(DTP)浓度施入基肥后呈指数型下降,在施肥12d后差异趋同,其变化都可用指数模型(Y=C0×ekt,k<0)来描述。因此,施肥后9d内是控制N损失的关键时期,控制P损失的关键时期则是在施肥后的两周内;水稻施肥应避开降雨时期,以减少施肥后的径流流失。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