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9种常见菊科杂草叶片性状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云南9种常见菊科杂草的叶片性状,探究云南不同菊科杂草的环境适应性。【方法】以云南常见的9种菊科杂草为试验材料,对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叶片性状进行测定。【结果】9种菊科杂草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数值、气孔密度、叶脉密度、叶面积、比叶面积等叶片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磷(P)含量(1.61~1.82 mg/g)均高于中国陆生植物平均水平,除苦苣菜和青蒿外,其它7种菊科杂草的氮(N)含量(25.23~63.52 mg/g)均高于中国及全球陆生植物平均水平,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大于0.7,表现出良好的光合特性,说明菊科杂草对云南当地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对土著种和入侵种的综合分析显示,土著种杂草的叶片性状变异系数在2.51%~61.66%,入侵种杂草的叶片性状变异系数在2.44%~80.89%。不同种杂草对云南干燥环境适应性策略存在差异,入侵种银胶菊具有最厚的角质层(13.98μm)及栅栏组织(145.57μm),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而土著种苦苣菜具有最厚的表皮层(65.22μm)和最大的气孔密度(331.55个/mm~2)及叶脉密度(10.32 cm/cm~2),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提高蒸腾调节能力和水分运输能力,应对干燥环境。【结论】9种菊科杂草对云南当地环境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叶片性状的差异反应出不同种类菊科杂草对云南干燥环境适应性策略的差异。研究结果将为菊科杂草的适应性研究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农林复合系统滇龙胆茎叶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植物科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农林复合系统种植的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ex Hemsl.)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栽培系统滇龙胆茎、叶的色谱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主要活性成分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当药苷含量,研究不同栽培系统滇龙胆茎、叶化学计量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VIP)等方法进行化学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滇龙胆主要活性成分马钱苷酸含量为(1.85±0.92)mg/g~(7.43±7.64)mg/g,獐牙菜苦苷含量为(1.03±0.17)mg/g~(1.58±0.50)mg/g,龙胆苦苷含量为(15.28±11.34)mg/g~(24.59±7.84)mg/g,当药苷含量为(4.10±1.64)mg/g~(31.67±22.70)mg/g,且叶片中4种活性成分的总含量高于茎;不同栽培系统中,与尼泊尔桤木间作的滇龙胆茎、叶活性成分总含量最高,而与核桃间作的滇龙胆茎、叶活性成分总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植株相同部位和不同部位间的环烯醚萜和裂环烯醚萜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表明,不同栽培系统滇龙胆茎指纹图谱相似度介于0.989~0.992之间、叶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88~0.996,相同部位样品化学成分种类相似。PLS-DA分析结果表明,茎和叶片整体化学计量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单作及林药间作的样品被区分为不同类群,不同间作模式下滇龙胆茎、叶化学成分具显著差异,叶片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可用于区分不同栽培系统滇龙胆样品。本研究结果可为农林复合系统滇龙胆有效成分含量研究及滇龙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滇龙胆 农林复合系统 茎叶 色谱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特征


林药复合种植的滇龙胆中元素的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药用植物复合种植是对传统中药材种植模式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中药材与作物争地的矛盾,对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通过采集单一种植模式的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ex Hemsl.)样品以及滇龙胆与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 Smith)、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 D.Don)、核桃(Juglans regia L.)、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木果石栎[Lithocarpus xylocarpus(Kurz)Markg.]等林药复合种植模式的滇龙胆样品,用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各滇龙胆样品中的Ca、Mg、Fe、Zn、P、Cu、Mn、Cd、Pb、Ni、Sr、Ti等元素含量,以探明不同种植模式下滇龙胆植株中元素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5.40%~108.25%,相对标准偏差在0.26%~2.08%。其中滇龙胆根中的元素含量排序为Ca、Fe、Mg、P、Mn、Zn、Ti、Sr、Ni,茎、叶中的为Ca、Mg、P、Fe、Mn、Zn、Sr、Ti、Ni。以滇龙胆-茶树复合种植模式的P元素含量最高,其在根、茎、叶中分别为1 384.73、1 640.12、2 399.04μg/g;滇龙胆-旱冬瓜复合种植模式的Fe和Ti元素含量最高;滇龙胆-大叶桉复合种植模式的Mg元素含量最高,其根、茎、叶中分别为1 486.08、2 770.99、4 673.24μg/g;滇龙胆-核桃复合种植模式的Sr元素含量最高,其根、茎、叶中分别为37.02、52.80、34.63μg/g。重金属元素Cd与Ca、Fe、Ni元素含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0.929、0.893;Ni与Fe、Ti含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Pb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Mg与Cu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Mn与Sr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ex Hemsl.) 复合种植 元素 化学计量特征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