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协同感染(模糊匹配)
1条记录
家蚕体内细菌感染模型建立及不同菌株的协同致病特征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家蚕体内细菌感染模型,揭示不同细菌协同感染家蚕的致病力,明确云南蚕区家蚕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其规律,为指导家蚕生产过程中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家蚕龄期、感染浓度和感染方法3个因素出发构建家蚕体内细菌感染模型,然后选用从云南地区自然发病蚕体中分离获得的5株肠道致病菌[Mamma-liicoccus sciuri(葡萄球菌属)、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Klebsiella variicola(克雷伯菌属)和Pseudomonas soli(假单胞菌属)],开展5种单菌感染及17种组合协同感染试验.[结果]通过建立家蚕体内细菌感染模型发现,家蚕群体添食细菌比单头添食的存活率低;细菌感染浓度选择时建议二龄期家蚕感染选用5.0 OD/mL、四龄期和五龄期家蚕感染选用10.0 OD/mL.选取的5株细菌对家蚕均具有致病力,整体上表现为随着细菌感染时间的延长,家蚕存活率逐渐降低;小蚕期感染细菌对家蚕的影响更明显,至五龄期有大量家蚕发病死亡,与养蚕过程中的细菌病发生规律相同.无论是小龄期感染还是大龄期感染,细菌协同感染的家蚕存活率总体上低于单菌感染,尤其是粘质沙雷氏菌参与的协同感染,至上蔟期的家蚕存活率均较低.此外,无论是二龄期感染还是四龄期感染,夏季家蚕的存活率总体上均高于春季家蚕,说明云南蚕区夏季家蚕的抗病力优于春季家蚕.[结论]5株分离自云南地区自然发病蚕体的病原菌对家蚕产生明显致病性,其致病性与感染龄期、感染浓度、不同细菌组合及感染季节等均有关,总体上具体表现为小蚕期感染较大蚕期感染对家蚕的影响更明显,细菌协同感染比单菌感染的危害更严重,且夏季家蚕感染后的存活率高于春季家蚕.

关键词: 家蚕 肠道致病菌 细菌感染模型 存活率 协同感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