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000-2019年云南省蔬菜增产时空分异与贡献因素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22
摘要:以云南省的16个州(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地区增产贡献率、累计增产贡献率和LMDI模型,分析2000—2019年云南省16个州(市)的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化,对其增产格局和增产贡献因素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16个州(市)的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呈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全省蔬菜总增产的贡献量中,红河州、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昆明市这5个州(市)的累计贡献率达到67.91%,常年蔬菜产区、冬春蔬菜产区、夏秋蔬菜产区的贡献率分别为50.18%、42.89%、6.93%。云南省三大蔬菜产区的区间差异及区内差异与总体差异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逐渐缩小的运动轨迹。其中常年蔬菜产区的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最大,夏秋蔬菜产区的内部差异波动最平稳。云南省播种面积贡献率远高于单产贡献率。文山州、西双版纳州、怒江州、昆明市、大理州、玉溪市和迪庆州等7个州(市)的单产因素贡献率高,丽江市、临沧市、楚雄州、红河州、曲靖市、昭通市、普洱市、德宏州和保山市等9个州(市)的播种面积因素贡献率高。常年蔬菜产区和冬春蔬菜产区的播种面积贡献率略高,夏秋蔬菜产区的单产贡献率较高。为促进云南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根据市场导向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借助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推动蔬菜产业融合发展等对策建议。
不同栽培模式对云南高产区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分析与应用
《农业科技通讯 》 2021
摘要:2018-2019年在云南水稻高产区,选用云恢290、滇屯502、超优1000、明两优829等4个不同类型品种,以传统"一炮轰"的栽培模式为对照,比较水稻精确定量施肥对水稻叶龄模式、群体质量、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一炮轰"相比,2018年和2019年水稻精确定量施肥成穗率分别平均提高9.6%和11.0%,伸长节间数不变,总叶片数分别减少0.6叶和0.5叶,产量增加50%;2年均增收2.0万元/hm2,增收分别达52.3%和51.5%。结果表明,水稻精确定量施肥有利于构建高产质量群体,从而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高效。
立体生态区水稻定量促控栽培技术的增产机理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检验水稻定量促控栽培技术(RP)的适应性,并探索其增产机理。【方法】于2008—2009年在云南省6个生态区,以当地的主栽品种为材料,设置RP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调查叶龄、茎蘖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在6个生态区RP技术显著增产,2008年籼、粳稻分别增产16.0%和15.8%;2009年分别增产18.3%和15.3%;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RP技术增加穗肥的用量促进了颖花的分化并降低了颖花的退化,从而促进大穗的形成,提高了穗粒数。【结论】RP技术通过降低基本苗和高峰苗提高茎蘖成穗率,获得更多的有效穗,通过重施穗肥促进大穗的形成,显著扩大库容量,最终获得高产。基于此提出了不同生态区12 t.hm-2水稻高产的群体指标。
丽江山慈姑地膜覆盖栽培研究
《云南农业科技 》 2006
摘要:报道了丽江山慈姑用地膜覆盖栽培的效果。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能增加土壤温度、湿度,提高丽江山慈姑出苗率、存苗率和植株净光合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增产16%。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