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可用作茄果类蔬菜嫁接砧木的云南野生茄子资源-苦子
《上海蔬菜 》 2022
摘要:嫁接是预防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及克服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苦子为云南野生茄子,根系发达,适应性和抗病抗逆性强,可作为茄果类蔬菜的嫁接砧木.为了解苦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与主要茄果类蔬菜的嫁接效果,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苦子作砧木嫁接茄子、番茄、辣椒,嫁接苗移栽后成活快、耐低温霜冻、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茄子嫁接苗成活率80%以上,番茄嫁接苗成活率40%左右,辣椒嫁接苗成活率较低.苦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茄果类蔬菜嫁接砧木,应完善嫁接技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资源.


金沙江干热河谷葡萄田间嫁接改良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葡萄嫁接是田间生产中快速改良葡萄品种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阐述了生产实践中常用的硬枝嫁接和绿枝嫁接的技术要点,这两种改良的嫁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田间葡萄嫁接的成活率。


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在'褐毛荔'上嫁接后的果实综合性状比较
《中国热带农业 》 2020
摘要:以2年生'褐毛荔'荔枝实生苗为砧木,嫁接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试验结果显示: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表现为嫁接亲和性好,树体枝梢生长良好,易成花,果实性状稳定.在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中MS78与MS48的果实大(平均单果重分别为30.18g和34.06g),可食率高(73.42%和71.31%),核重率小(4.24%和9.38%),甜度值高(18.81和16.04);而其他7个新品种(种质),果实大小不一(平均单果重13.34~16.94g),可食率较低(48.46%~59.55%),核重率较大(14.39%~31.16%).因此,在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中MS78和MS48的果实性状优于其他7个新品种(种质),若在云南热区以砧木品种为'褐毛荔'推广引入的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则优先选择新种质MS78或MS48.
关键词: 荔枝 新品种(种质) '褐毛荔' 嫁接 果实 综合性状


云茶红1号茶树嫁接试验初报
《陕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云茶红1号为接穗,云南大叶茶群体种为砧木,采用切接法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达85%以上,说明两个品种间的亲和力较好。


不同时间嫁接对桑树成活率的影响试验初报
《江西农业学报 》 2017
摘要:桑树嫁接是良种推广和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传统的桑树种质资源主要采用嫁接进行保存且大多在冬末春初进行,这导致桑树种质资源收集的有效时期较短且集中于秋冬季,不利于野生桑树性状考察和资源收集。为了拓宽野生资源的考察收集时期,2013~2015年,采用不同的嫁接方式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木质化程度的穗条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3月冬芽不同方式嫁接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6月鲜芽和冬芽不同嫁接方式的桑苗成活率呈极显著差异,新鲜穗条木质化程度与嫁接成活率密切相关,7芽位以上的鲜芽其嫁接成活率在85%以上,且其简易芽接在嫁接时间上没有太大限制,可以延长桑树的嫁接时间。为桑树资源搜集拓宽了嫁接时间,以及快速推广桑树良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余甘子冬季嫁接技术试验
《热带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为便于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冬季余甘子资源收集和完好保存种质遗传特性,需要用当即嫁接保存的方法,但冬季气温低,嫁接成活率低,不能满足需求。试验表明,采用冬季人工辅助增温、保温设施能大幅提高余甘子嫁接成活率,可满足余甘子资源收集和保存的要求,同时还缩短了研究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