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家蚕素斑品种菁松的茶斑限性定向转育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在家蚕现行素斑品种菁松的幼虫发育早期进行雌雄性别鉴别,实现雌雄分养分缫差异化利用目的,用普斑限性品系云蚕7A的雌与茶斑品系Cb的雄杂交后,再分别与现行素斑品系菁松A、菁松B杂交,其后代连续数次回交素斑亲本后自交,结合分类选择进行个体和蛾区选择淘汰,将云蚕7A的普斑限性基因和Cb的茶斑基因转入现行素斑品种菁松中,定向转育得到菁A茶限和菁B茶限。结果表明:转育过程中,幼虫斑纹分化成颜色与形状易于分辨的茶斑与非茶斑2种类型,转育得到的菁A茶限和菁B茶限幼虫在3龄初期就会呈现茶斑颜色深浅明显不同的分化,能准确分辨雌雄,其虫蛹率分别为96.91%和96.40%,全茧量分别为1.62 g和1.56 g,茧层率分别为23.78%和23.26%,经济性状与其轮回亲本的差异较小,表现出健康好养、茧质优良等特性。研究结果可为创建特殊性状的育种材料、差异化利用雌雄蚕,以及降低雄蚕种繁育成本奠定基础。
高海拔低纬度条件下的8个家蚕品种比较试验
《四川蚕业 》 2020
摘要:为了解8个家蚕品种"菁松×皓月"(反交)、"秋丰×白玉"(正反交)、"华东×春晨"(正反交)、"明丰×春玉"(正反交)、"农科2号"(正交)、"华康2号"(正交)、"薪杭×白云"(反交),"中2016×日2016"(正反交)在云南高海拔低纬度条件下的生产表现,于2017-2019年春开展了饲养成绩和茧丝品质的室内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8个家蚕品种在五龄盛食期幼虫体重、全茧量、茧层率、解舒率和清洁净度等指标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各有优势。蚕桑生产上可依生产目的选择相应蚕品种,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品种的性状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3对家蚕新品种在云南省墨江县夏秋季的饲养评价
《中国蚕业 》 2017
摘要:为了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育成的家蚕新品种红青×河皓、云夏3×云夏4和云蚕9号在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夏、秋季的饲养性状,以菁松×皓月为对照,于2013年秋季、2014年和2015年的夏、秋季进行了农村饲养试验。结果显示:3对试验蚕品种调查的各项经济性状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存在一定差异,与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相比,病死蚕率低1.60~1.80个百分点,死笼率低1.46~1.82个百分点,虫蛹统一生命率高4.5个百分点以上,上茧率、全茧量、茧层量和平均盒种产茧量分别高4个百分点以上、15.19%~24.68%、7.89%~23.68%、5.38~6.38 kg,上车茧率、解舒率分别高0.67~1.37个百分点、6.73~9.34个百分点;但茧层率低0.45~1.48个百分点,干茧出丝率、茧丝长、洁净、茧丝等级除云蚕9号与菁松×皓月相当外,其余2对参试品种均不及菁松×皓月。3对参试蚕品种的健康性和产茧量优势明显,能满足云南省墨江县蚕桑生产对家蚕品种健康好养的需求,可在云南省墨江县中试后逐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家蚕品种 强健性 蚕茧质量 饲养成绩 丝质成绩 比较试验
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抗性评价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全面掌握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的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能力,为挖掘具有特色的家蚕抗病材料及培育适应当地的抗病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龄起蚕经口添食相同浓度病毒、逐日调查存活率的方法,对200个家蚕品种(品系)进行Bm NPV抗性评价和筛选;并通过接种后每日存活数、各发育时期存活率等指标分析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对Bm NPV的抗性水平、发病死亡规律、不同抗性品种的发病死亡时期及同一品种不同品系间抗性差异。【结果】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中抗Bm NPV的品种有731、795、854B、872A、966B、B黄肉色茧、P50、山河B、选二甲白和竹印,感病品种包括955、242A、242B、963B、DW3、锦秀A、锦秀B、日、野乙和云夏A油。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首次出现死亡差异的时间截点分别是接种后96和48 h,二者相差48 h;部分抗病品种在秋季对Bm NPV的抗性水平低于春季;同一家蚕品种A系和B系的抗病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中大多数品种的抗Bm NPV能力属于中等水平,其中P50为Bm NPV抗性最强品种。对未知品种进行抗Bm NPV测定时,可选择接种后168 h作为抗性评价的时间截点。
关键词: 家蚕品种 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抗性评价 云南蚕区
强健性多丝量家蚕品种云蚕9号的选育
《蚕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适应轻简化养蚕生产模式和生产优质茧丝,以体质强健、多丝量作为家蚕新品种选育的目标。利用保存的家蚕品种资源,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及设置特殊饲养环境和兼顾目标性状综合选择的技术方案,历经5年15代,选育并组配出符合育种目标且小蚕对人工饲料有较好适应性的强健性多丝量家蚕杂交组合金松·M5×红10·红12,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定名为云蚕9号。新品种在云南省进行农村多点饲养示范试验,虫蛹率、结茧率、盒种收茧量等性状成绩分别比现行春用品种菁松×皓月高1.1百分点、0.89百分点、0.98 kg,且上茧率高、茧形匀整、茧色洁白、茧丝品质优良,可缫制5A级生丝,充分表现出综合经济性状优的特性。新品种适合在云南蚕区春季、夏秋季以及西南各省年均气温较低蚕区的春季饲养。
家蚕品种云蚕8的复壮与改良
《蚕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家蚕品种云蚕8与云蚕7的杂交组合已在云南蚕区大面积推广10多年。针对云蚕8的强健性和茧层率性状明显退化的问题,将分点保存的云蚕8多个品系的母种采用循环杂交及回交等方法进行复壮改良,选择的优良组合经过5个世代定向选育重新建立了云蚕8母种的新系统。复壮改良后的云蚕8母种平均虫蛹率和茧层率分别达到93.54%、23.46%,较原品系分别提高5.19%、0.38%,原种的虫蛹率和茧层率分别达到98.11%、24.48%。将复壮改良后的云蚕8与先期复壮改良的云蚕7组配新组合f2云7×f4云8,其健康性和产茧量等与原杂交组合云蚕7×云蚕8相比均得到提高,虫蛹率从95.80%提高到99.09%,茧层率从23.05%提高到24.27%,万蚕茧层量从3.73 kg提高到4.68 kg,万蚕产茧量从16.25 kg提高到20.79kg,有效地实现了对云蚕8母种、原种的复壮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