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异绿子叶豌豆新品种云豌36号的选育
《中国种业 》 2023
摘要:云豌36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绿子叶抗病豌豆新品种,以引自法国的资源L0313为母本,以中国台湾的优异种质材料L0318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和系谱选择法培育而成。在2012-2014年多点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10.1kg/667m~2,较对照品种中豌6号增产30.9%;株高88.0cm,分枝数3.1,生育期186d,单株荚数17.8,单荚粒数4.15;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23.1%,淀粉含量48.59%,糖分含量4.79%,单宁含量0.568%。云豌36号对白粉病和锈病分别表现抗(R)和中抗(MR),适宜在海拔1100~2300m的西南秋播豌豆产区推广种植。


抗病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云薯108’
《中国马铃薯 》 2023
摘要:抗病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云薯108’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昭通市农业科学院、昆明云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用‘滇薯6号’作母本、‘S04-827’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21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GPD马铃薯(2021)530114。该品种晚熟,大春生育期107~118 d;块茎圆形、薯皮光滑、黄皮黄肉、芽眼浅、蒸煮口感好。干物质含量19.60%~23.20%,淀粉含量12.32%~14.82%,蛋白质含量2.20%~2.62%,维生素C含量8.70~15.20 mg/100 g鲜薯,还原糖含量0.10%~0.28%。‘云薯108’植株抗晚疫病、抗Y病毒病。2019~2021年极量攻关中产量最高97 196 kg/hm~2,3次打破云南大春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同时创西南地区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该品种适宜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马铃薯大春作区推广种植,可用于鲜食、饲料和淀粉加工。


植物微生物组生态功能与群落构建过程研究进展
《生物多样性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各个器官表面及内部定殖着高度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与植物长期共进化,作为宿主植物的“共生功能体”(holobiont)在植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病害抵御和环境胁迫适应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益于近10年来多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关植物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组成和功能特征、群落构建的驱动因素和植物–微生物互作机制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然而,与土壤微生物组相比,目前对植物微生物组的认识及其应用尚且不足。本文系统总结了植物微生物组的组成特征,植物微生物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促进养分吸收、提高病害抵御能力及环境胁迫适应性等方面的功能及作用机制,从宿主选择、环境因子以及生物互作3个方面总结了驱动植物微生物群落构建的因素,并着重阐述了植物–微生物互作如何塑造植物微生物群落以及如何调节对植物的有益功能。此外,我们对未来植物微生物组研究和应用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如核心微生物组挖掘和合成群落构建,植物–微生物互作的分子调控机制,植物微生物群落水平上的互作机制等。深入理解植物微生物群落特征、生态功能以及构建过程对于精准调控植物微生物组以提高植物适应性和生产力以及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表生微生物 内生微生物 宿主选择 促生 抗病 植物–微生物互作


甘蔗赤腐病菌变异及甘蔗抗病性研究进展
《中国糖料 》 2020
摘要: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甘蔗赤腐病是导致甘蔗严重损失的重要真菌病害之一,通常被称为甘蔗的"癌症",造成云南临沧、孟连、石屏多片蔗区甘蔗成片死亡,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由于该病原菌频繁变异导致防控困难,目前对该病害药剂防控效果不理想,仍无有效、彻底的根治措施,甘蔗赤腐病菌变异研究及甘蔗抗病研究是实现病害持久可持续控制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重点从甘蔗赤腐病菌形态变异、致病性变异、分子变异分析了甘蔗赤腐病菌遗传变异,论述了甘蔗赤腐病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及甘蔗品种抗病性、诱导抗病性等分子研究进展;并就深入开展甘蔗赤腐病防控、群体遗传结构和抗性基因挖掘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甘蔗赤腐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抗病广适、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云薯505’
《中国马铃薯 》 2018
摘要: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云薯505’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2001年用‘Serrana’作母本、‘Yakhant’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中晚熟,冬作生育期80 d左右,大春作生育期110 d左右;块茎扁圆、薯皮略麻、白皮白肉、芽眼浅。产量在30 000~62 000 kg/hm2。干物质含量21.90%,淀粉含量14.70%,还原糖含量0.19%,粗蛋白含量2.36%,维生素C含量28.00 mg/100g鲜薯。‘云薯505’植株抗晚疫病、中抗轻花叶病毒病(PVX)、感重花叶病毒病(PVY)。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滇中、滇西北、滇东北大春作区及马铃薯冬作区推广种植。


籼型抗病质核互作不育系锦319 A的选育
《种子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籼型抗病质核互作不育系锦319A是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利用自主选育的不育系(金23A/858B)与自主选育的新品系(Ⅱ-32B/金23B)进一步杂交,从而聚合不同的优秀基因以丰富遗传背景,经6年10代回交育成的核质互作新不育系,最终获得籼型抗病质核互作新不育系锦319A,组合为(金23A/858B)×(Ⅱ-32B/金23B),201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不育系对稻瘟病、白叶枯病有较好抗性,本文详细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


偏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云粳26号的选育及应用
《种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粳26号"是目前高原粳稻中一个生育期较短且表现高产优质的品种,能早收早上市,因而很受农户欢迎。200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川审稻2009006),201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0003号),2012年被评为农业部主导品种。其突出特点,早熟高产优质(全生育期153~165 d,比其它品种早15~20 d),高抗穗瘟,耐寒性强,适应性广,适宜于云南省海拔1 400~2 000 m的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