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样品多样性分析
《中国种业 》 2024
摘要:通过整理2020-2023年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得到的8416份样本信息,对种质类型、作物分类、地理分布等进行了综合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种质类型方面,地方品种、野生资源、选育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占比分别达到了89.28%、9.51%、0.88%和0.33%;从作物类型来看,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经济作物和牧草绿肥的占比依次为55.18%、19.72%、11.92%、11.24%和1.94%;样本涵盖了78个科,241个属,391个种,其中,豆科、禾本科、蔷薇科、葫芦科的样本数目居前4位;在州(市)级别上,样本数排前3名的地区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市,分别占总样本数的9.87%、9.67%和8.50%;从云南的少数民族如彝族、哈尼族、傈僳族、白族的资源利用情况来看,这些群体提供的样本数量较多;在不同的农业生态种植区中,滇中高原盆地的粮、烟、油、菜、果、桑区收集的样本数量最多,共3415份,占总数的40.58%。整个省内,随海拔升高,农作物样本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的海拔区间,各州(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rillouin丰富度指数表现各异;昭通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昆明市在不同海拔区间的优势度指数普遍高于其他地区。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Brillouin丰富度指数在6个海拔梯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海拔1000~1500m和3000m以上区间内,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样品进行分析,初步摸清了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及分布状况,为今后创新种质和开发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云南省维西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情况分析
《中国种业 》 2024
摘要: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要求,对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普查和收集。截至2021年底维西县共收集资源115份,其中粮食作物80份,蔬菜作物19份,水果类作物8份,其他作物(油菜籽、绿肥、花椒等)8份。通过对此次普查与收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许多地方品种种植户数量和种植面积逐渐减少,部分已到濒临灭绝的地步,地方特色资源利用率低下。针对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强保护意识、加大保护力度、深度开发利用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议。


云南省4个州(市)疣粒野生稻的调查、收集与保护
《杂交水稻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了解云南省疣粒野生稻的自然生存现状,为进一步制定野生稻资源保护政策提供依据,2021-2022年对云南省玉溪市、临沧市、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等4个州(市)的疣粒野生稻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8月,调查的4个州(市)现存疣粒野生稻共有25个点,4个点为新发现.其中,分布范围小于300 m2的分布点占36%,分布范围在300~900 m2的分布点占12%,分布范围在900 m2以上的分布点占52%.根据疣粒野生稻分布的历史资料,本研究调查的州(市)原有11个乡镇共有分布点36个,然而本次实地调查其中的34个分布点,只有21个分布点尚有疣粒野生稻,分布点丧失率为38.24%.本次调查中,部分分布点疣粒野生稻呈现濒危趋势,因此抢救性收集了405份疣粒野生稻种茎样本进行异位保存,有效地保存了云南疣粒野生稻资源,提高了种质保存的安全性.本次调查发现,造成疣粒野生稻消失的主要原因有城镇化建设、开垦种植橡胶树和桉树、除草剂的使用、人为药用以及自然灾害等.针对上述濒危原因,本研究提出建立原位保护、异位保护和生物技术保护等多层次保存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提高野生稻保存和保护的安全性.
关键词: 云南 疣粒野生稻 野生稻资源 分布现状 调查 收集 保护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