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氟烯线砜防治番茄根结线虫效果及对植株长势的影响
《农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型杀线虫剂48%氟烯线砜乳油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移栽前对全田土壤喷雾施药,然后旋耕土壤使其混合均匀,7~10 d后移栽番茄苗,药后30、60、90 d调查根结分级并评价药效。[结果]48%氟烯线砜乳油的制剂用量为0.6、0.8、1.0 mL/m~2,在番茄苗移栽前喷施土壤处理,对根结线虫防治效果好,药后60 d的防效分别为82.2%、90.2%、92.7%;用量为0.8、1.0 mL/m~2的防效与10%噻唑膦颗粒剂用量为3 g/株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用量为0.03 mL/株的防效;用量为0.6 mL/m~2的防效与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10%噻唑膦颗粒剂的防效。48%氟烯线砜乳油对番茄株高、茎粗和根长有不同程度影响,用量为1.0 mL/m~2处理药后90 d的影响显著大于2个对照药剂和空白处理。[结论]48%氟烯线砜乳油可用于防治番茄根结线虫,推荐用量为0.8~1.0 mL/m~2。


西南地区荞麦根结线虫危害与前茬作物及苦荞产量的相关性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开展西南地区荞麦根结线虫发生危害与前茬作物及苦荞产量的相关性研究,为该地区苦荞生产合理布局和根结线虫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苦荞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调查和人工接种试验,分析苦荞根结线虫发生危害与前茬作物及苦荞产量的相关性。【结果】前茬作物为烤烟,荞麦根结线虫发生危害最为严重,发病株率为60.47%,病情指数为23.25;其次为甘蓝,发病株率为11.95%,病情指数为3.31;玉米、马铃薯、玉米和马铃薯套种、油菜及辣椒等前茬作物,荞麦根结线虫发生危害较轻,发病株率在均5%以下,病情指数在1.00以下;玛卡和休闲地,没有发现荞麦根结线虫危害。荞麦根结线虫病害级别和病情指数与苦荞产量的线性相关方程式分别为y=-0.4175x+3.086,R2=0.1473,y=-4.604x+600.35,R2=0.1652,2个方程式的a值分别为-0.4175和-4.604,R2值分别为0.1473和0.1652。【结论】荞麦根结线虫的发生与危害,与前茬作物密切相关,其中烟后种植苦荞,根结线虫发生危害最重,玛卡和休闲地没有根结线虫病发生;根结线虫病对苦荞产量的影响虽然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弱。


根结线虫为害与香蕉枯萎病发生相关性的初探
《中国南方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根结线虫与香蕉枯萎病发生的相关性,在云南香蕉生产区调查了20个香蕉园的根结线虫病情指数和枯萎病发病率,并在1个香蕉园,分别对5个香蕉品种及香蕉不同生育期根结线虫病情指数和枯萎病发病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查香蕉园中枯萎病发病率最高为35.8%,最低为2.5%,根结线虫病情指数最高为45.7,最低为7.1,两者的相关性方程为y=1.128 9x+4.937 9,相关系数R2=0.806 5。不同品种中感病品种"巴西蕉"的枯萎病发病率最高,为61.8%;其根结线虫病情指数也最高,为30.0;抗病野生种"Pahang"未发生枯萎病,其根结线虫病情指数也最低,为2.4,两者的相关性方程为y=0.029 8x+0.456 6,相关系数R2=0.852 4。香蕉不同生育期,从苗期到套袋期,枯萎病发病率和根结线虫病情指数的趋势一致,逐渐升高,套袋期达最高。说明枯萎病发病率与根结线虫病情指数呈正相关。


生物农药与生物质发酵肥对烟草根结线虫病害防控效果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设计生物农药与生物质发酵肥配合施用,研究对烟草根结线虫病害具有显著防控效果和环境友好型的措施.[方法]选取根结线虫危害较重的烟田,用3种生物农药与4种生物质发酵肥的不同组合,分别在栽前、栽后45、90 d及采烤结束的土壤进行取样并检测J2数量;调查病情指数;测定产量和测评产值.[结果]根际土壤中在栽前与采烤结束时的各处理间J2数量差异不显著,栽后45 d差异极显著,栽后90 d差异显著;综合防控各处理间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肯邦线尊和丁硫甲维盐分别与油萝卜秸秆发酵肥配合施用,及发酵肥单独施用的防控效果较好,相对防效达50.4%~67.1%;减少复混肥施用量28.9%,产量增加531~744 kg/hm2,产值增加16 890~23 694元/hm2.[结论]育苗末期、栽前和团棵期分别将阿维菌素类生物农药与油萝卜秸秆发酵肥配施,减少复混肥施用量28.9%,可有效防控烟草根结线虫病害,产量与产值显著提高.


烟草苗移栽后室内与田间根结线虫幼虫侵染动态检测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根结线虫是烟草栽培中引发严重损失的重要病原,移栽初期易受多种根结线虫的侵染。检测植烟土壤中病原种群、侵染动态、二龄幼虫(J2)的数量,便于有效防控该病害。【方法】2013年秋采烤烟叶结束后采集病株根系和根际土壤,通过烟株根结中雌虫会阴花纹显微观察分析花生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的种群比例;利用采集的病圃土用于室内烟苗移栽,从移栽后第6天开始至21 d检测幼虫侵染入根系的动态。进一步将室内检测结果与2014年在病圃烟田移栽后检测的侵染动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株根结内检测到根结线虫3个种群:花生根结线虫(52.6%),爪哇根结线虫(31.6%)和南方根结线虫(15.8%)。移栽烟苗前田间土壤50 m L中的平均J2数量为8.4条。检测了室内和田间移栽烟苗后的6~21 d根组织内J2,室内侵染高峰期所需的时间较短,且侵染率显著高于田间试验。【结论】烟田病圃中存在3种根结线虫,移栽烟苗前病圃土壤中仍检测到J2平均8.4条/50 m L,室内与田间移栽烟苗后J2侵入根组织内的时间较早。


西南部分地区荞麦根结线虫种类与地理分布
《植物保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荞麦面积的迅速增加,根结线虫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荞麦的产量与品质。本研究于2014年对西南10个地区17个乡镇秋播苦荞麦根结线虫的分布、发生种类以及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危害荞麦的根结线虫种类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3种,其中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群。田间根结线虫种群大多数为单一种群,23.5%的样品为南方根结线虫与爪哇根结线虫(或花生根结线虫)组成的混合种群。调查发现前作为烟草或马铃薯的地块,荞麦根结线虫发生危害严重,平均被害株率为6.0%~77.5%,病情指数为1.4~26.1,而前作为玉米的荞麦根结线虫则较轻,被害株率最高为16.0%,相应病情指数为2.3。


植物病原根结线虫的染色方法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结线虫是许多农作物的重要病原,在农业生产中常极大地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中选用了7种不同染料,分别对侵入寄主根系组织初期的J2幼虫、雌虫产生的卵块团、雌虫尾部会阴花纹、及鉴别J2幼虫的死虫与活虫的染色方法进行了探索,这些方法便于有效了解和识别病原在侵染寄主不同阶段的形态。试验结果表明,溴酚蓝溶液对侵入根系的J2幼虫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对于根系上的卵块团与雌虫的会阴花纹,cochenille red A或phloxine B溶液的染色效果较清晰;用甲基蓝与吖啶橙溶液分别对J2幼虫染色后,可相应地在可见光和荧光显微镜下判别J2幼虫中的死虫。


生态调控技术防治烟草根结线虫试验
《云南农业科技 》 2013
摘要:从生态调控技术入手,研究生态调控技术对烟草根结线虫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万寿菊秸秆对烟草根结线虫病平均防治效果为32.40%,较1.8%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效果低,但作为一种生态调控技术,万寿菊秸秆还田后,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减少了化肥方面的投入,可作为防治根结线虫的辅助措施;温室套种试验中,土壤中根结线虫2龄幼虫虫口减少率在18.1%~36.3%,其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20.15%和19.59%,防治效果作用不明显,但可作为烟草根结线虫防治的辅助措施。


三七病原根结线虫的分子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设计合成的1对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Mh-F/Mh-R,以北方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全基因组DNA为对照,对采自云南文山、砚山、马关、蒙自等地区的三七根结线虫全基因组DNA进行PCR特异性扩增。结果表明,设计合成的引物能从北方根结线虫和供试的4个三七病原根结线虫全基因组DNA中扩增到462bp长度的分子片段,而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的全基因组DNA无扩增产物。表明4个地区的三七病原根结线虫种群均为北方根结线虫,该对引物可用于三七根结线虫的分子鉴定。
关键词: 三七 根结线虫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鉴定


番茄根结线虫分离和苗期接种方法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5年番茄栽培地的根结线虫发病状况调查,得出蔬菜栽培地的根结线虫发病率为90%~100%。采集发病株根系及其附着的根系土,利用蔗糖高渗溶液离心法与分离筛法分离,获得病原线虫3种虫态的虫体。接种不同虫态的分离物于培养的番茄幼苗,培养56 d后,调查结果显示:已分化并具有卵雏形的雌虫所产生根结和卵块团的数量极少,缺乏侵染性;接种虫卵和幼虫对苗期番茄根系具有侵染性,但形成根结时间不同,接种幼虫后10 d可见根结雏形,同时接种的虫卵,16 d可见根结雏形,病圃土则需17 d;接种J2幼虫后,苗期番茄单株平均形成卵块团数为48.1个,虫卵和病圃土则约有4.5个,表明接种幼虫是测试植物对根结线虫敏感性的有效虫态。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