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植被恢复条件评价(模糊匹配)
1条记录
滇中引水工程弃渣场立地分类及植被恢复条件评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滇中引水工程项目内220个弃渣场立地类型,评价不同类型立地的植被恢复条件,为长距离输水工程弃渣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滇中引水工程沿线弃渣场为研究对象,提取海拔、坡度、坡向、降雨量、年均温和黏聚力作为主导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隶属函数值计算,对弃渣场进行分类,并进行植被恢复条件评价。(1)制定因子分级标准,利用6个因子将弃渣场分为5个类型组,不同类型组的海拔、降雨量、年均温和黏聚力因子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坡度因子组间差异显著(P<0.05),坡向因子组间差异不显著。(2)以差异极显著的因素作为主导因子对弃渣场类型组进行分类并命名,分别为低海拔-高年均温-小黏聚力组、中海拔-高年均温-小黏聚力组、高海拔-高年均温-中黏聚力组、高海拔-中年均温-大黏聚力组、高海拔-中年均温-中黏聚力组。(3)弃渣场植被恢复条件评价结果表明,类型组可分为易(D<0.4)、中(0.4≥D>0.6)、难(D≥0.6)3个等级,植被恢复条件评价为易、中、难的弃渣场占比分别为22.27%、68.18%、9.55%。在滇中高原长距离输水工程弃渣场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根据弃渣场类型的划分结果,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合适的树种和措施,确保植被恢复效果,防治水土流失、防止生态系统退化。

关键词: 滇中引水工程 弃渣场 立地类型划分 植被恢复条件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