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间作与施氮对牧草生物量、种间竞争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了间作与施氮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和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生物量、土壤氮磷吸收能力及柱花草/扭黄茅间作体系的土地当量比、种间相对竟争能力和相对拥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水平下,与柱花草单作比较,间作降低了柱花草对土壤氮磷的吸收,未施氮(N0)处理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减少15.95%和12.86%,施氮(N120 kg·hm~(-2))处理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减少41.98%和51.14%,抑制柱花草的生长,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减幅9.69%(N0)和39.43%(N120),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减幅9.01%(N0)和53.21%(N120)。但间作提高了扭黄茅对土壤氮磷的吸收量,N0水平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增加4.09%和10.62%,N120水平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增加31.86%和39.78%,促进扭黄茅地上部的生长,N0和N120水平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4.43%和24.98%。N0水平间作模式当量比均大于1,具有间作优势。相对柱花草,与扭黄茅间作的相对拥挤系数小于1,种间竞争能力小于0,为豆禾牧草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水力负荷下薄荷去除养殖水氮磷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薄荷(Mentha arvensis)对鱼塘养殖循环水氮、磷的吸收能力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35~1.40 m~3/(m~2·d)时,薄荷的生物量累积增加1.40~1.95 kg/m~2,产量为11 098~15 177 kg/hm~2;在水力负荷0.35 m~3/(m~2·d)时,薄荷组织中氮含量表现为地上部>地下部,根冠比(地上部/地下部)为1.05;而磷含量在4种水力负荷下均表现为地上部<地下部,随水力负荷的增大,根冠比分别为0.93、0.86、0.69、0.71.整株的氮、磷平均含量在4种水力负荷下分别在14.43~17.23和3.09~3.35 mg/g;薄荷对氮、磷的吸收总量在水力负荷1.05 m~3/(m~2·d)时均达到最大,分别为36.20和7.53kg/hm~2;在水力负荷0.35 m~3/(m~2·d)时,薄荷吸收作用对系统去除水体氮、磷的贡献率达最大,分别为15.95%和22.12%.
间作和施磷对2种牧草生物量及氮磷吸收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设置不同种植模式(单作和间作)和2个磷水平(不施P:P0;P:P75),研究柱花草与扭黄茅间作和施磷对牧草生物量、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株行距均为50 cm条件下,施磷提高了间作体系中扭黄茅生物量的30.10%和氮吸收量的21.51%,但减少了柱花草地上部生物量5.53%和氮、磷吸收量的3.73%和3.18%.2015年,相对扭黄茅地上部生物量,P75水平下,与柱花草间作显著高于扭黄茅单作31.00%(P<0.05).与未施磷对比,施磷条件下,柱花草和扭黄茅间作地上部的生物量分别增加41.31%和52.68%.2个磷水平下的土地当量比(LER)、间作系统生产力(SP)及牧草种间竞争能力(A)无明显差异(P>0.05).在间作系统中,相对柱花草,其与扭黄茅种间竞争能力小于0,说明柱花草在间作系统中为弱竞争作物.氮磷吸收方面,2015年,P0和P75水平下,间作体系中的柱花草氮、磷吸收量显著低于柱花草单作67.74%(P0)和67.19%(P75)(P<0.05),扭黄茅氮吸收量高于扭黄茅单作5.79%(P0)和44.28%(P75),而磷吸收量高于单作13.80%(P0)和6.61%(P75).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