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源保护区坡耕地不同种植模式水土保持效应试验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2013 CSCD
摘要:在水源保护区16.5°的坡耕地上,通过3种种植模式(玉米+小麦、牧草混播、黄梨+绿肥)进行连续3年水土保持试验,研究水源保护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1)与玉米+小麦习惯轮作模式相比,牧草混播及黄梨+绿肥种植模式降低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养分流失量分别为27.7%、44.2%、38.0%及14.4%、20.9%、27.9%,牧草混播及黄梨+绿肥2种种植模式都能有效地降低水土及养分流失,并且效果随着年限延长而增加;2)在肥料施用量比玉米+小麦种植模式减少34.0%的条件下,牧草混播种植模式的纯收益仍能与玉米+小麦轮作模式持平;黄梨+绿肥种植模式纯收益比玉米+小麦种植模式提高5.9%,梨树盛果期以后,产值还有很大提升空间;3)从水土保持角度看,牧草混播种植模式的效果最好,从经济角度分析,黄梨+绿肥种植模式效益最高,二者都可作为水源保护区种植结构调整及坡耕地综合治理的较好模式。
寻甸县清水海水源保护区夏播油菜氮磷钾肥效应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昆明市寻甸县清水海水源保护区红壤旱坡地进行夏播油菜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氮52.5 kg/hm2使油菜籽产量增加29.49%,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加,但氮肥的农学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磷30.0 kg/hm2使油菜籽产量增加9.83%,但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油菜籽产量趋于下降,磷肥的农学效率降低;施钾60.0 kg/hm2使油菜籽产量增加9.30%,且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油菜籽产量趋于增加,钾肥的农学效率降低。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