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桑园朱砂叶螨与桑蓟马的生态位及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其种群消长的影响
《蚕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朱砂叶螨与桑蓟马是云南省蚕区桑树的主要害虫。连续6年调查了云南省蒙自地区桑园中朱砂叶螨与桑蓟马的生态位及种群随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消长,为害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各调查年份桑园中2种害虫的种群在桑树上的空间生态位存在明显差异:朱砂叶螨在桑树上的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于枝条顶端往下的5~10位叶之间;而桑蓟马在桑树上的分布相对集聚于枝条顶端嫩叶部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各叶位的虫量与总虫量之间的关系:朱砂叶螨主要集中在第2、4、6和9叶位;而桑蓟马主要集中于第1、3、5和7叶位。朱砂叶螨和桑蓟马的发生在空间与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二者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831和0.494,在0.01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521和0.509;二维(时空)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432和0.247,在0.01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SPSS软件拟合朱砂叶螨和桑蓟马的发生量(y)与温湿度系数(RH/t)的数学模型方程分别为y=55 558.650e~(-3.491(RH/t))(F=49.470,R=0.643,P<0.001)和y=0.007e~(-2.412(RH/t))(F=49.081,R=0.642,P<0.001),有利于桑蓟马、朱砂叶螨种群增长的温湿度系数分别为3.5和2.5左右,而低温高湿或高温低湿环境均不利于2种害虫的种群增长。
关键词: 桑树害虫 朱砂叶螨 桑蓟马 生态位 种群 温度 湿度


干旱胁迫下土壤湿温度效应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春播马铃薯出苗后,在全生长期土壤相对湿度处于23%~25%的干旱胁迫状态下,干旱处理的产量比正常供水减少71.3%,植株根重量平均减少49.6%,茎杆减少46.5%,叶片减少39.9%。在苗期根系和叶片的减产量最显著,苗期补水对根系和叶片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促进。茎杆差异更大表现在开花期,主要是对植株的株高和茎杆的数量、粗细减量有较大影响。干旱导致了土壤低温,全生育期(133 d),干旱处理的土壤积温仅为1572℃,比正常供水少1304℃,尤其在结薯膨大期土温仅6.7~11.9℃,可能有效的活动积温更少。推测土壤相对湿度减少1%,温度降低0.245℃。干旱和伴随产生低温的综合效应,造成马铃薯产量损失。干旱土壤日内湿度急剧变化,湿度差最大可以达到37%,这种急剧湿差加剧了土壤和植株的蒸腾作用。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