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滇西南(模糊匹配)
4条记录
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种群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

环境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滇西南沧源县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种群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10-2019年通过灯诱监测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分析沧源县白背飞虱的越冬种群、灯诱种群及田间种群发生特征,并对白背飞虱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白背飞虱以成、若虫在再生稻、落粒稻上越冬,越冬虫量最高可达1 600头/667 m2,越冬虫量大小与冬季极端最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r=0.473);(2)白背飞虱灯诱高峰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5月下旬至7月上旬以及9月,灯诱峰期和诱虫量在不同年份之间差异较大;随着白背飞虱不断迁入,田间白背飞虱种群呈增长趋势,一般于5月底至6月初田间种群数量最大,构成田间种群的危害高峰,而水稻抽穗之后,白背飞虱田间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向外迁出,9月水稻进入成熟收割期,外地回迁的灯诱峰次虽虫量较大,但对当地水稻威胁较小;(3)沧源县白背飞虱田间最大虫量与5月累积灯诱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70),与越冬虫量以及3、4月累积灯诱虫量无显著关系,5月累积灯诱量又与5月降雨存在显著正相关(r=0.758),说明5月迁入虫源是影响白背飞虱种群为害的关键因素。明确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的种群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当地白背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滇西南 白背飞虱 种群特征 影响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西南黄瓜杂交制种产业开发研究

中国园艺文摘 2013

摘要:分析滇西南黄瓜杂交制种条件优势,通过江城县进行的黄瓜杂交制种试验,指出滇西南黄瓜杂交制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滇西南黄瓜杂交制种产业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 滇西南 黄瓜 杂交制种 优势 产业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当前农家保护的稻、麦、玉米地方品种多样性

全国生物遗传多样性高峰论坛会刊 2012 CSCD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品种选育的巨大成功,导致农民种植的地方品种多样性丢失,农作物遗传脆弱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式和农村参与式调查评价方法(PRA),通过对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分布的11个州(市)、36个县、124乡(镇)、237个行政村中的306个村寨(村小组),针对当前农家保护的稻、麦(包括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和玉米

关键词: 品种多样性 品种选育 评价方法 问卷式 元阳县 民族地区 滇西北 西盟县 变幅 滇西南

技术采用对农户间收入分配的影响:来自滇西南山区的证据

中国软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多部门模型分析改良陆稻技术采用对收入在技术采用户和非采用户间分配的影响,并利用滇西南山区农户调查数据对分析的推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农户的生产组合整体从陆稻生产向非陆稻生产方向调整时,采用了改良陆稻技术的农户生产组合调整的幅度小于非采用农户调整的幅度,来自陆稻的收入进一步集中于技术采用户;由于技术的"溢出效应",来自非陆稻的收入也向技术采用户集中;新技术的采用促进了技术采用户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 技术采用 收入分配 滇西南 多部门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