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牡丹(模糊匹配)
2条记录
滇西北野生牡丹天然居群的表型多样性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为揭示滇西北天然牡丹居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利用12个形态指标对18个滇西北牡丹(Paeonia delavayi)的天然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北牡丹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存在广泛的变异,12个性状居群间的变异系数为16.65%~107.78%,种群间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8.44%。在研究的18个居群中,宁蒗拉伯乡居群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25.02%;其次是玉龙县大平坝居群,变异系数为26.68%;以丽鸣线路旁居群的变异为最大,变异系数为50.86%。滇西北牡丹变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存在着丰富的表型多样性,12个表型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98.51%,居群间的变异(48.87%)大于居群内的变异(0.59%),表明居群间的变异是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滇西北牡丹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坡度能正向依次解释单荚荚长(y_(11))、果柄长(y_(8))、叶柄长(y_(4))和单荚总数(y_(10)),负向依次解释单荚荚宽(y_(12))、荚果数(y_(9))和株高(y_(1));聚类分析结果说明滇西北牡丹居群间表型性状变异是不连续的。

关键词: 滇西北 表型多样性 居群 牡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西北不同居群牡丹种子性状综合评估

江西农业学报 2017

摘要:从与牡丹籽油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种子性状着手,借助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探讨了11个野生牡丹居群的优劣,以及12个种子性状与样方内种子产量的关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居群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88.40%,居群间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80.57%,说明居群间的变异是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单荚种子数、种子重在居群间方差分量百分比中占有较高的比重;维西县维登山加村和玉龙县大平坝居群在种子重、种子横径、种子纵径、单荚重、单荚种子数方面都显著高于其他居群,中甸县格咱冲古村居群和剑川县干禾村居群也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玉龙县大平坝居群始终是优势居群,维西县维登山加村居群的优势被削弱,中甸县格咱冲古村和剑川县干禾村居群的优势开始显现。从样方种子产量和其他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可以看出,与样方内种子产量关联最大的几个性状是单荚总数、荚果总数、单荚种子数,而种子横径、种子重等指标明显被弱化了,在今后培育新品种过程中,在荚果选择方面,应优选单株荚果多、单果结荚数大的材料;在种子性状方面,种子饱满程度要注重培养种子横径,提高种子重。

关键词: 滇西北 居群 牡丹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