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F2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白楼蔗与云瑞14-252杂交所创制的45份云南割手密F2群体创新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其农艺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较丰富,变异系数在7.68%~58.68%之间,某些创新材料有一定的优势可利用。选出的影响云南割手密F2群体创新材料的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7.646%,其中第一主成分即蔗茎产量糖分因子是最重要的因子,其贡献率达50.998%。经综合评价表明,45份云南割手密F2群体创新材料农艺性状综合得分较高的是云割F218-38-17、云割F218-38-45、云割F218-38-15、云割F218-38-3、云割F218-38-43、云割F218-38-5和云割F218-38-8。聚类分析将45份创新材料分为3类,结果与主成分得分结果一致。
关键词: 甘蔗细茎野生种 主要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干旱胁迫对持绿性甘蔗细茎野生种叶片生理和生物量的影响
《中国糖料 》 2017
摘要:以高持绿性甘蔗细茎野生种(云瑞08-254)和低持绿性甘蔗细茎野生种(云瑞09-525)为试验材料,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浇水两个条件下,研究干旱胁迫对甘蔗叶片生理活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云瑞08-254的叶片SOD、CAT和MDA含量都明显增加,而云瑞09-525叶片SOD、CAT、POD和MDA含量均明显降低;云瑞08-254的相对电导率增幅显著小于云瑞09-525,云瑞08-254的质膜受损程度相对较小;与云瑞09-525相比,云瑞08-254在干旱胁迫后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幅度较为明显,且本身即具有较高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持绿性甘蔗细茎野生种能通过产生保护性物质降低对干旱的敏感性,通过调节SOD、CAT和POD活性以及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持绿生物量的变化,从而减轻干旱的伤害,表现出更好的抗旱性。
云南湿润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F_1代创新种质材料同一度分类
《南方农业学报 》 2012 CSCD
摘要:【目的】对云南湿润生态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F1代创新种质材料进行分类,为提高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F1代创新种质的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集对分析理论与模糊聚类原理相结合,采用同一度分类分析方法对20个云南湿润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F1代的9个主要性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20个云南湿润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F1代种质材料被分为8个类型:Ⅰ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中等,分蘖率低,有效茎少,细茎,低产,低锤度;Ⅱ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中等,分蘖率高,有效茎多,成茎率高,高产、高锤度;Ⅲ类包括8个材料,占参试材料总数的40%,出苗中等,有效茎数中等,中大茎,中等产量;Ⅳ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分蘖一般,大茎,高产,低锤度;Ⅴ类包括两个材料,出苗好,分蘖率中等,有效茎数多,中大茎,高产,锤度偏低;Ⅵ类包括5个材料,出苗分蘖好,有效茎数多,中小茎,高产,中等锤度;Ⅶ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分蘖差,有效茎数少,低产,中大茎,中等锤度;Ⅷ类包括1个材料,出苗一般,分蘖率高,大茎,成茎率不高,高产,中等锤度。【结论】云南湿润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的F1代创新种质材料同一类型的性状表现基本一致,而不同类型间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在云南湿润生态型细茎野生种创新利用研究中,针对性筛选利用不同类型种质材料的优良性状,可降低资源利用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甘蔗细茎野生种资源育种效率。
关键词: 湿润生态型 甘蔗细茎野生种 创新种质 同一度 云南
基于同一度的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F_1代创新种质材料分类
《南方农业学报 》 2012 CSCD
摘要:【目的】对原生地为云南半湿润半干燥生态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F1代创新种质材料进行分类,为有针对性利用这些创新种质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个甘蔗细茎野生种血缘F1代创新种质材料的9个性状进行调查,采用集对分析同一度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分类。【结果】20个参试甘蔗材料被分为10个类型:Ⅰ类包括8个材料,综合表现较好,占参试材料总数的40%;Ⅱ类包括1个材料,分蘖力、宿根性特强、低锤度;Ⅲ类包括两个材料,有效茎数多、特高产、中等锤度;Ⅳ类包括1个材料,高产、高锤度;Ⅴ类包括两个材料,分蘖差、低产、中等锤度;Ⅵ类包括1个材料,茎细、低产、中等锤度;Ⅶ类包括1个材料,茎特细、低产、高锤度,枯心苗率为0,可能抗旱或抗螟虫;Ⅷ类包括两个材料,大茎、高产、高锤度;Ⅸ类包括1个材料,茎细、高产、高锤度;Ⅹ类包括1个材料,茎细、低产、高锤度。【结论】各类甘蔗创新种质材料均表现出良好的分蘖力、宿根性和较多的有效茎数,且各有特点。有针对性地利用不同类型甘蔗种质材料,可培育出各具特色的创新亲本材料,从而丰富中国甘蔗育种的遗传基础。
云南中低海拔甘蔗细茎野生种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2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遗传力和配合力表现优良的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及后代,为丰富甘蔗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奠定种质基础。【方法】依据甘蔗细茎野生种原生地的海拔差异结合SSR分子标记筛选7个云南不同生态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与以云南当地栽培品种德蔗93-94(母本)进行测交,用R软件对其后代糖产量、蔗茎产量、有效茎数、锤度、茎径、株高6个数量性状进行方差、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结果】各组合后代糖产量、蔗茎产量、茎径、株高、有效茎数5个性状表现差异极显著,锤度表现差异显著;各组合后代株高、茎径、糖产量、蔗茎产量的遗传力表现较好,均超67.0%;德蔗93-94×云割82-114和德蔗93-94×云南1号后代株高、有效茎、糖产量和蔗茎产量配合力均表现明显的正效应,德蔗93-94×瑞割07-3和德蔗93-94×瑞割06-7-3后代茎径、糖产量和蔗茎产量配合力有比较明显的正效应,组合德蔗93-94×云割83-184和德蔗93-94×云割83-174后代在有效茎配合力效应表现较好的正效应。【结论】筛选出糖产量、蔗茎产量遗传力和配合力表现突出的云割82-114、瑞割07-30、瑞割06-7-3和云南1号;有效茎数遗传力和配合力优良的云南1号、云割83-184和云割83-174。
关键词: 甘蔗细茎野生种 遗传力 配合力 分子标记 中低海拔地区 云南
甘蔗细茎野生种云南82-114杂交利用效果初探
《中国糖料 》 2009
摘要:针对云南优良的甘蔗细茎野生种云南82-114进行杂交利用,对选育出的F1(云割F197-105)、BC1(云割BC103-80、云割BC103-78)、BC2(云割BC204-41和云割BC204-48)真杂种及其亲本(云瑞99-248、ROC10)的重要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导入云南82-114基因后,F1、BC1、BC2代材料的茎径、单茎重、蔗糖分随着回交代数的曾加而逐代提高;原料茎长、有效茎数、纤维分在降低;蔗茎产量、产糖量在明显增加。云南82-114的利用为选育优良品系(种)提供种质基础,同时也显示了云南82-114的育种价值和甘蔗细茎野生种质的利用潜力。
关键词: 甘蔗细茎野生种 云南82-114 杂交利用 育种效果
甘蔗细茎野生种(S.spontaneum)远缘杂种F_2代模糊综合评判分析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法对甘蔗细茎野生种的远缘杂种F2代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云02-228、云03-77、云02-312、云02-281、云02-286、云02-294六个材料综合性状优良,可以作为优良亲本进一步回交利用;云02-317、云02-241需作进一步的试验观察;云02-185、云02-297、云02-325、云02-227应予以淘汰。该结果为甘蔗细茎野生种远缘杂种F2代的进一步选育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增加了选育工作的预见性。
关键词: 甘蔗细茎野生种 远缘杂种F2代 灰色关联度 模糊综合评判
甘蔗细茎野生种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RAPD分析
《云南植物研究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 2 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 82份甘蔗细茎野生种 (Saccharumspon taneumL .)和 4份国外种材料进行RAPD标记 ,结果表明 :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不同生态类型的遗传变异较大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低纬度类型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高纬度类型 ,在相同的纬度范围内 ,随着海拔的升高 ,其多态性逐渐减少 ;基于分子聚类分析 ,86份材料被划分为 8个不同群体 ,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的特点。结果初步证明了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可能起源于云南南部低海拔、低纬度地区 ,而后逐渐向高海拔、高纬度的西北和东北部演化、扩散 ;提出了云南南部可能是野生甘蔗起源中心之一的观点。
甘蔗细茎野生种(Saccharum spontaneum L.)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演化研究
《作物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 RAPD技术 ,采用 2 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 195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材料进行了地理群体结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甘蔗细茎野生种的种内遗传变异较大 ,各地理类群的遗传分化明显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分子聚类分析 ,推论中国甘蔗细茎野生种的起源演化方式为 :起源于云南 ,然后由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江西 ;进一步证明了云南为野生甘蔗的起源中心之一的可能性
关键词: 甘蔗细茎野生种 RAPD分析 遗传多样性 系统演化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