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带一路”背景下老挝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老挝西瓜产业依托中国生产技术和中国市场而发展,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代表.老挝气候利于早春西瓜栽培,能较好填补中国早春西瓜供应缺口;老挝西瓜生产总成本较中国类似气候地区如海南低1200~2600元·(667 m2)-1,中老铁路的通车也为老挝西瓜运输降低了成本,缩短运输时间;老挝西瓜生产同时也存在栽培技术落后、西甜瓜产业园区较少等问题,随着中国包括人才、良种良法、资金等资源的涌入,以及"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不断向中下寮平原区发展,将建立起完善的西瓜产业链,推动老挝西瓜产业.
应用手持式植物光谱测量仪开展甘蔗蓟马为害差异研究
《甘蔗糖业 》 2022
摘要:以不同甘蔗品种为材料,研究手持式植物光谱测量仪(PolyPen RP-410)在蔗叶光谱值测定的使用技术方法,并分析了不同蓟马为害程度蔗叶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差异.结果表明:PolyPen RP-410测定蔗叶正、反面NDVI值无差异,不同叶位间NDVI值有一定差异;NDVI值可反映蔗叶的健康状况,且蓟马为害程度与NDVI值呈显著负相关.根据蔗叶受害等级与NDVI值线性回归关系,制定了蓟马为害蔗叶的5级分级方法.该分级方法既避免了人为误差,又提高了监测的准确度;同时还能有效去除因蔗叶颜色差异导致的影响,可为科学指导蔗区蓟马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甘蔗蓟马 手持式植物光谱测量仪 归一化植被指数 为害指数 分级方法
甘蔗种质对甘蔗蓟马的耐害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通过自然种群接虫方法,开展12个甘蔗种质对蓟马的耐害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甘蔗种质虫害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云蔗15-507’为害最轻(虫害指数为13.33%),‘云蔗14-1010’为害最重(虫害指数为73.3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虫害指数与卷叶率相关性最强(R=0.9758),蓟马成虫数与虫害指数、卷叶率呈弱相关关系。耐害性由强到弱划分,可将12个甘蔗种质分为4个耐害等级,其中‘云蔗135-507’、‘云蔗15-1679’和‘云蔗14-1289’为1级,‘云蔗11-3898’和‘云蔗14-1215’为2级,‘云蔗14-1208’、‘云蔗15-1692’、‘云蔗13-1821’和‘云蔗12-1185’为3级,‘粤糖93-159’、‘云蔗13-1182’和‘云蔗14-1010’为4级。对耐害性甘蔗种质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虫害指数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弱的正相关相系,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无相关关系。
关键词: 甘蔗种质 甘蔗蓟马 虫害指数 耐害性 生理生化指标
甘蔗蓟马为害损失研究
《甘蔗糖业 》 2022
摘要:为明确甘蔗蓟马对甘蔗的为害损失,应用化学防控手段控制蓟马为害,研究了蓟马为害对不同抗性甘蔗品种产量和糖分的影响,并探讨了蓟马防控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结果表明,蓟马为害对甘蔗产量和糖分会产生较大影响,其产量影响程度与甘蔗抗蓟马性相关,而糖分影响与抗蓟马性无关.其中,抗性较强品种柳城05-136和云蔗05-51产量损失为13.04%~21.06%,糖分损失为8.33%~8.40%;抗性较弱品种粤糖93-159产量损失高达40.58%,糖分损失为8.44%.从蓟马防控投入与产出关系看,越感虫品种投入产出比越大,即通过防控获得利益越大.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抗性甘蔗品种受蓟马为害后的产量和糖分损失,为蓟马防控决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关键词: 甘蔗品种 甘蔗蓟马 产量损失 糖分损失 投入产出比
5种杀虫剂对甘蔗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甘蔗糖业 》 2021
摘要:为筛选高效低毒并对甘蔗安全的防治甘蔗蓟马药剂,本文开展了10%氯噻啉WP、20%呋虫胺SC、50%氟啶虫胺腈WG、50%吡蚜酮WG、5%啶虫脒EC对甘蔗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并用已登记防治甘蔗蓟的300 g/L氯虫·噻虫嗪SC药剂作为对照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农药均对甘蔗蓟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甘蔗安全.其中,20%呋虫胺SC、50%氟啶虫胺腈WG和5%啶虫脒EC对甘蔗蓟马防治效果最好,药后10天防效达80%以上,且与300 g/L氯虫·噻虫嗪SC防效间无显著差异,可用于甘蔗蓟马防治;50%吡蚜酮WG、10%氯噻啉WP虽与300 g/L氯虫·噻虫嗪SC防效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其防效亦接近80%,可用作轮换使用农药.
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
《环境昆虫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的种群空间分布型,获得准确的田间调查资料,提高甘蔗蓟马预测及防治效果,2015年7月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第一科研试验基地,通过调查10个甘蔗品种上甘蔗蓟马成虫和若虫数量,利用5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测定了甘蔗蓟马的种群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甘蔗蓟马成虫和若虫在不同甘蔗品种上均以个体群形式存在,个体间相互吸引;其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聚集是由于自身的生物学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利用Iwao回归分析法中的α、β参数计算出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理论抽样数。因此,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均呈聚集分布,调查时应根据当地栽培品种平均虫口密度选择适宜的抽样数量。
甘蔗蓟马种群动态及其在不同品种甘蔗上为害情况
《应用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甘蔗蓟马Fulmekiola serrata的发生动态及其在不同品种甘蔗上的为害情况,为探讨该虫对不同甘蔗品种的选择性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基础。【方法】田间种群动态调查于2013年4月初到7月末进行,研究了12个品种在新植甘蔗和宿根甘蔗田块遭受甘蔗蓟马为害情况。【结果】甘蔗蓟马种群数量先逐渐上升后又下降,发生高峰期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12个甘蔗品种均受到甘蔗蓟马为害,其中,新植甘蔗中云瑞06-189甘蔗蓟马数量最多,平均有25.80头/株,闽糖01-77甘蔗蓟马数量最少,平均有7.80头/株;宿根甘蔗中ROC22甘蔗蓟马数量最多,平均有106.93头/株,云蔗06-80甘蔗蓟马数量最少,平均有33.60头/株。同一田块不同品种甘蔗蓟马若虫和成虫数量不等,同一品种宿根甘蔗蓟马数量多于新植甘蔗,株虫量差异范围为10.10~90.90头/株。【结论】甘蔗品种和植期影响甘蔗蓟马发生,不同品种甘蔗蓟马为害程度和抗性水平存在差异。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