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及其产业路径研究——基于系统论视角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关键技术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对"基地+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经营模式的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分析了技术、市场、政府行业组织和经营模式四大子系统的耦合机制,探索了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云南干热区生态农业技术集成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云南干热区具有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旱燥热、水热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建议在该地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本文在总结生态农业建设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集成了干热区生态农业建设的五大技术体系:农业综合技术体系、生态林建设技术体系、特色经济林建设技术体系、土壤改良技术体系和节水利用技术体系。为云南干热区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云南山区生态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省份,广大山区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山区的发展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山区经济要发展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对云南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提出了推进山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这对云南山区发展生态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旱坡地不同生态农业模式土壤水分差异性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干热河谷旱坡地Ⅰ(罗望子+木豆),Ⅱ(罗望子+木豆+柱花草),Ⅲ(罗望子+象草),Ⅳ(罗望子+自然草被)等4种复合生态农业模式0~40 cm土层水分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结果表明:4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主要受自然降水的影响,雨季和旱季差异显著;不同模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模式Ⅱ和模式Ⅳ有较强的保水持水能力;在雨水补给不足时,模式Ⅲ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最高,模式Ⅳ最低;土壤水分季节波动模式Ⅳ最小,模式Ⅲ波动最剧烈;雨季,4种模式具良好的层间补水能力,旱季,模式Ⅰ和Ⅱ土层间补水能力最强。总体上看,4种模式对干热河谷旱坡地的土壤水分均有一定的保持能力,但模式Ⅱ的保水持水能力最强,综合效益最好,更利于干热河谷旱坡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及启示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论述了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与发展的现状、对生态农业新的认识和理解、目前生态农业研究的热点领域、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及其对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启示,提出中国生态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元谋干热河谷区山羊圈养复合模式试验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养殖业主要以猪、羊、牛为主,近几年山羊的养殖快速增加,但该区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不适宜放牧养殖,圈养已成为必然趋势。该区光热条件充足,一年四季青绿饲料生长旺盛,为山羊圈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研究从生态农业角度,介绍适用的复合生态农业模式一山羊圈养关键技术及其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山羊圈养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