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百合种球冷藏库的CO_2监测及控制技术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百合种球冷藏及冷藏中的技术管理过程,是百合种球采后处理至关重要的环节,加快其应用研究,对推进百合种球国产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为此,针对目前国内在百合种球冷藏中,无合适的仪器设备对冷藏中的百合种球产生的CO2气体进行监测调控的情况,提出在种球冷藏库中,利用CO2检测模块及控制电路对库内CO2气体进行24 h监测,当检测到超过库内冷藏种球承受的CO2浓度值时(如1 500×10-6),通过一系列控制电路,自动实施对CO2气体进行抽排,直到趋于正常。解决了因不能及时监测到CO2气体浓度超标,导致冷藏种球(植物)受到危害的问题。


百合种球长期冷藏库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百合种球贮藏环境是根据百合种球生理特性所设计的,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进行环境的合理布局,实现环境温度均衡、温差小、并保持较好的环境气体流动。因此,在冷库建设中,库内增设了内外气体交换系统,采用库顶中间均匀安装冷凝风扇设计,达到了双侧排风的效果,解决了通常冷库采用单侧面吹风所带来的库内温差较大,气流不均匀等问题。专用冷库的环境布局试验表明:通过CO2检测,控制库内气体交换,可使库内CO2浓度维持在0.1%以内,各方位的温度差保持在≤±0.5℃,种球贮藏可达240d,为百合种球贮藏创造了较为适宜的环境,实现了种球长期贮藏和调节花期的目的。


百合种球国产化的回顾及发展商榷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市场风险、种球质量纠纷方面阐述了渴求百合种球国产化的产业背景。从百合种源的脱毒、组培繁殖、鳞片扦插、田间培育、采后处理五大技术环节,分析了中国百合种球繁育的技术问题及生产现状,提出核心技术仍是百合种球国产化的拦路虎,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百合种球国产化开发进展
《北方园艺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每年从荷兰进口百合种球6 000万粒以上,自产种球所占的市场份额低于5%。必须集中力量攻关,着重研究病虫害控制,以及种球贮藏处理的安全性,品种开发、脱毒原种供应、产品质量监督保障等,尽快实现百合种球培育全过程的技术、机械及生产模式的本土化,加速百合种球国产化的进程。


百合商品种球冷贮关键技术研究
《北方园艺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研究了介质材料类型、性质和成本,蒸汽消毒与药液消毒法,介质含水量梯度对贮藏百合种球质量的影响及周年贮藏技术。发现锯末是较为理想的介质材料。对于任何介质蒸汽消毒法优于药液消毒法;介质含水量应控制在50%左右,手感检测结合仪器检测是重要的评判方法。适合的国产冷库可以完成大规模的百合种球安全贮藏。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