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聚类分析(模糊匹配)
150条记录
云南短头熊蜂体色模式多态性地理分布格局

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熊蜂是自然环境中一类重要的传粉昆虫,其体表通常覆盖着颜色鲜亮的体毛,从而形成明显的体色模式。本研究旨在探明云南短头熊蜂Bombus breviceps体色模式多态性的地理分布格局,为熊蜂遗传进化及环境适应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检视2017-2021年在云南和贵州共127个采样点采集的957头短头熊蜂标本[包括雌成蜂898头(蜂王103头、工蜂795头)以及雄成蜂59头],绘制雌、雄成蜂体色模式图,分析体色模式的类型及优势度。基于不同体节的体色组成对体色模式进行系统聚类,基于经纬度0.5°×0.5°单元格内体色类群组成分析云南短头熊蜂体色模式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短头熊蜂胸部背板体毛的颜色在黑色、灰黄色和橙黄色间过渡变化,腹部背板体毛颜色有黑色、灰黄色、黄色和深棕色,腹部第1背板体毛均为黄色,黄色体毛由第1背板向后逐节延伸最多至第3背板的整节,第2, 3背板的体毛为黄色、黑色或灰黄色,而深棕色体毛由腹部第6背板向前逐节延伸最多至第3背板的下半节;雌成蜂有81种体色模式,其中工蜂有80种,蜂王有13种,其中12种与工蜂相同,雄成蜂有37种体色模式,其中28种与雌成蜂相似。雌成蜂的81种体色模式中,优势体色模式有2种,丰盛体色模式有5种,常见体色模式有10种,稀少体色模式有64种。雌成蜂体色模式可聚为3个体色类群,即:A类群(黑胸棕尾),B-1类群(橙胸黑尾)和B-2类群(橙胸棕尾)。云南短头熊蜂体色模式的地理分布可划分为云南高原西部(Ⅰ)和云南高原东部(Ⅱ)2个大区。Ⅰ区进一步可分为滇中亚热带高原区(Ⅰ1)和滇西南热带低山宽谷区(Ⅰ2);Ⅱ区进一步可分为滇东南亚热带岩溶山地河谷区(Ⅱ1)和滇东北亚热带中山河谷区(Ⅱ2)。A体色类群仅分布于Ⅰ1小区,Ⅰ2小区仅有B-2类群分布,而B-1类群仅分布于Ⅱ区,且同域分布有B-2类群。体色模式多态性高低与分布地经纬度无明显相关性,云南高原中部24.00°-24.50°N,102.50°-103.00°E方格内的体色模式多态性最高,达18种;A体色类群分布地平均海拔[(1 951±311) m]极显著高于B-1[(1 568±352) m]和B-2[(1 556±534) m]类群分布地平均海拔。【结论】云南短头熊蜂体色模式多态性丰富,可划分为3个主要的体色类群,其地理分布与气候区划、地型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相关,地理区划特征明显,同区域内体色模式多态性向优势模式趋同。本研究结果对深入挖掘中国本土熊蜂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不同生境利用与发展熊蜂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短头熊蜂 体毛 体色模式 聚类分析 地理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品种核桃果实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云南主栽核桃和薄壳山核桃果实的品质评价指标,选取27个核桃品种果实,对矿质元素、蛋白脂、粗脂肪等12个营养指标进行变异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营养指标的含量变异较为丰富,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5%~83%,其中VC变异系数最大,粗脂肪变异系数最小;9种矿质元素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K>P>Mg>Ca>Mn>Na>Fe>Zn>Cu,蛋白质含量均值为15.62%,脂肪含量均值为68.63%,VC的平均含量为4.66 mg/100 g;相关性分析表明,12个营养指标之间,P、Fe、Mg、Ca、Cu均与蛋白质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品质最佳的核桃品种为'香茶''永平''晚熟'和'小圆果',薄壳山核桃中品种'卡多'综合表现较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富含矿质元素类群和高脂肪含量类群;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K、Fe、Mg、Ca、Cu元素、蛋白质、脂肪为评价云南不同品种核桃品质的关键性指标.薄壳山核桃适合榨油,22种主栽核桃适合直接食用或开发富矿质元素和高蛋白的功能饮料.研究明确了云南核桃品质评价的关键指标并探明品质特性,提供科学分类方法,为云南核桃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奠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 核桃 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长果桑果实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综合品质较高的长果桑种质资源,以满足多元化开发的食品需求.[方法]以云南省桑树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的23份长果桑和3份其他果桑品种为材料,对果实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等18个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26个长果桑果实的单果重为1.15~8.38 g,硬度为1.17~2.08 kg/m2,含水率为63.23%~79.00%,出汁率为45.28%~77.97%,pH为2.22~4.05,可溶性固形物为17.07%~35.50%,氨基酸含量为6.29~27.93 mg/g, Vc含量为0.02~1.72 mg/g,总糖含量为114.60~352.93 mg/g,还原糖含量为25.30~205.24 mg/g,总黄酮含量为10.16~73.42 mg/g,生物碱含量为0.04~2.46 mg/g,总酚含量为0.61~2.68 mg/g,花色苷含量为0.01~1.02 mg/g, r-氨基丁酸(GABA)方法含量为88.43~938.27μg/g,总抗氧化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11.63~93.66、11.32~7.53和9.61~65.09 mg/g水溶性Vc当量的抗氧化活力.经主成分分析将18个性状综合成6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3.49%,能较好地反应果实品质的基础信息.[结论]PCA结果显示,云桑2号、红粉佳人、果3、红香橙、黑金椹、姹紫嫣红、红颜知己和紫金椹等资源果实品质最佳,适宜作为云南省深度开发的优良果桑资源;单果重、Vc、花色苷、SSC、氨基酸、总糖可作为长果桑果实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

关键词: 长果桑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初加工方法对滇龙胆药材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采集临沧云县产新鲜滇龙胆,采用9种不同初加工方法,以滇龙胆的根及根茎为研究对象,测定干燥后滇龙胆样品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和当药苷含量,以及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等指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对药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滇龙胆有效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中水洗烘干(SXHG)处理样品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所需干燥时间最短,仅为12 h,远低于其他处理;水洗烘干(SXHG)处理样品的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主成分分析可知,水洗烘干(SXHG)滇龙胆样品综合质量最好,免洗阴干(MXYG)综合质量次之,但该方法加工的样品总灰分和浸出物未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水洗阴干(SXYG)在传统生产中农户广泛使用,可根据天气、场地等实际情况在产地加工中作为辅助干燥方法.综合考虑,滇龙胆药材产地加工方法以水洗烘干为宜;若药材加工量较大,可根据天气、场地等实际情况采用水洗阴干方法进行加工.

关键词: 滇龙胆 初加工方法 有效成分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红花HPLC指纹图谱及其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

中成药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采用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不同品种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质量.方法 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HPLC-Q-TOF-MS法对共有峰进行鉴定,结合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质量评价,筛选差异成分.结果 43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2个共有峰,鉴定出6-羟基山柰酚-3,6,7-三-O-β-D-葡萄糖苷、 烟花苷等11种成分,相似度为0.919~0.998.不同品种样品聚为3类,9,12,13-三羟基-10-十八碳烯酸等6种成分为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识别不同品种红花成分差异,为该药材选育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红花 HPLC指纹图谱 品种 化学成分 HPLC-Q-TOF-MS 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14个砂梨品种(资源)果实品质差异的综合评价

中国南方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科学、全面地对云南砂梨品种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而为优质砂梨新品种选育提供育种材料及种质资源储备,采集14个云南砂梨品种(资源)的果实样本,测定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可溶性固形物等11项品质指标,对果实品质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11项品质指标中,糖酸比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9.54%;其次是固酸比,为62.48%;再次是单果质量,为54.06%。在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中,综合得分前三的品种是长冲梨、宝珠梨和鲁沙梨。供试品种(资源)按果实品质聚类可分为3类,第1类为小果类型,平均单果质量为246.3 g;第2类为中果类型,平均单果质量为504.0g;第3类为大果类型,单果质量为781.0 g。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和品质指标聚类分析表明,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糖酸比、固酸比和可滴定酸可作为云南砂梨果实品质比较的主要指标。长冲梨为高糖酸比和固酸比的大果类型代表,宝珠梨为糖酸比、固酸比中等的中果类型代表,鲁沙梨为低糖酸比和固酸比的小果类型代表。

关键词: 云南砂梨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八倍体割手密84-268血缘F2群体表型多样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100份云南八倍体割手密84-268血缘F2群体创新种质为材料,对其株高、茎径、锤度、有效茎数、单茎重、蔗茎产量和糖产量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的7个农艺性状数据表现出较好的正态分布、变异较丰富,变异系数在9.91%~50.76%之间,其中糖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0.76%;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蔗茎产量与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为0.9282;糖产量主要由株高、茎径、锤度、单茎重和有效茎数5个因素决定,决定系数为0.9160;主成分分析将7个农艺性状综合为3个主要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6.985%,其中第一主成分即蔗茎产量糖分因子是最重要的因子,其贡献率达47.615%;在欧氏距离为6.00处将100份创新材料分为3类,结果与主成分得分结果一致,其中第Ⅰ类群的7个性状指标均优异,共筛选出15个优质材料,其主成分综合得分较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云割F218-226-7、云割F218-226-14、云割F218-226-89、云割F218-226-48、云割F218-226-96、云割F218-226-21、云割F218-226-43和云割F218-226-5等8份材料,可以进一步筛选作为亲本材料或后备核心种质。

关键词: 割手密 八倍体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栽培区域油梨果实品质差异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9个不同栽培区域‘哈斯’(Hass)油梨果实为试材,在同一条件下分别观测油梨果实主要内在与外观品质,分析云南不同栽培区域油梨果实主要品质差异,为探索云南油梨栽培适宜生态区域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油梨果实外观品质以单果重、种子重量、可食率变异系数较大,分别达到31.31%、38.09%和8.08%,并以LJ产区的油梨单果重和可食率最大;油梨果肉内在品质中以脂肪、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7.57%、22.42%和17.89%,脂肪含量以BS产区最高,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均以BN产区最高。(2)油梨果实Vc、总黄酮、脂肪含量以及单果果肉重、果实纵径等显著受到树龄和气候因子的综合影响。其中:树龄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Vc、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单果果肉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度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果肉密度、种子长度呈正相关关系,与Vc、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海拔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Vc、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与果肉密度、单果重、单果果肉重、果实纵径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降雨量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日照时数与脂肪、Vc、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3)果实外观品质、脂肪、总黄酮和干物质含量等指标是评价云南油梨果实品质的重要因子,这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68.955%;油梨品质因子综合分析得分排名前3位的产地依次是保山市潞江坝镇(LJ)、龙陵县(LL)、保山(BS),分别达到0.833、0.611和0.551。(4)云南9个产地油梨果实可聚类划分为3类,第Ⅰ类为耿马县(GM)、永德县(YD)、元谋县(YM)、芒市遮放镇(ZF)产区,该类油梨果实大小中等、种子偏小、可食率高且干物质、Vc、可溶性蛋白含量高;第Ⅱ类为景洪市(BN)、芒市轩岗乡(XG)产区,该类油梨果实偏小、种子小、可食率高且Vc、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而干物质和脂肪含量相对偏低;第Ⅲ类为LJ、LL、BS产区,该类油梨果实大、果肉多、肉质厚、种子大且脂肪、干物质、Vc、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含量高,综合品质最好。研究认为,云南油梨果实品质在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并显著受到树龄与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 油梨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籽粒长和宽的差异性

麦类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青稞籽粒长、宽在品种(系)间的差异,以来自国内外的214份青稞品种(系)为材料,对粒长、粒宽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青稞粒长、粒宽在品种(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粒长的变异范围为4.125~8.117 mm,平均值6.075 mm,总变异系数10.906%;籽粒较长的材料有北青2号(青海海北)、长芒裸大麦(云南昆明)、白青稞(西藏隆子)、山青7号(西藏山南)和喜马拉4号(西藏仁布),以喜马拉4号最长;籽粒较短的材料有湟中六棱青稞(青海湟中)、扎骨(西藏左贡)、褐青稞(青海)、米大麦(云南晋宁)和米如红(西藏南木林),以湟中六棱青稞最短。粒宽变异范围为1.670~3.553 mm,平均值2.596 mm,总变异系数13.721%;籽粒较窄材料有米如红(西藏南木林)、白青稞(西藏昌都)、丹巴黑青稞(四川丹巴)、冬207(西藏拉萨)和白青稞(西藏隆子),其中最窄品种为米如红;较宽材料为Bang-Iu(墨西哥)、紫青稞(西藏穷结)、繁29(青海)和喜马拉6号(西藏日喀则),最宽材料为喜马拉6号。从材料来源看,青稞粒长在不同地区间也差异显著,但粒宽差异不显著;甘肃材料的粒长平均值最大(6.273 mm),云南材料的最低(5.737 mm);最大值(8.117 mm)出现在西藏材料中,最小值(2.560 mm)在青海材料中。粒宽以来自国外的材料平均值最高(2.744 mm),云南材料的平均值最低(2.315 mm),最大值(3.553 mm)与最小值(1.670 mm)均出现在西藏材料中。通过聚类分析,根据粒长将214份材料聚类可分为较长粒型、较短粒型、短粒型和长粒型四类;根据粒宽也可划分为较宽粒型、宽粒型、窄粒型和较窄粒型四类;综合粒长和粒宽筛选出四个大粒品种(系)即拉萨蓝青稞(西藏拉萨)、奶玛(西藏波密)、北青2号(青海海北)和长芒裸大麦(云南昆明)。

关键词: 青稞 粒长 粒宽 变异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F1代果荚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目的]通过对蚕豆F1 代果荚性状关联规律的考察,提高蚕豆优良性状选择效率,为蚕豆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利用云豆绿心2号和云豆1183杂交获得F1 代,利用SPSS 17.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厚、荚长、荚宽5 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荚长、荚宽、籽粒长、籽粒宽和籽粒厚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3、0.004、0.005、0.010 和0.006,除荚长与单株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果荚性状与单株产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籽粒长与籽粒宽、籽粒长和荚宽、籽粒宽和籽粒厚、籽粒宽和荚宽、籽粒厚与荚宽5对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依次为 0.871、0.363、0.367、0.420、0.251;籽粒长与籽粒厚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14;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厚、荚长和荚宽5个农艺性状符合正态分布,其中荚宽变异系数最大(10.56%),其次为荚长(7.77%),粒长最小(4.81%),5个农艺性状稳定性均较好.聚类分析发现籽粒厚、籽粒宽、籽粒长、荚长主要受母本的影响,荚宽主要受父本的影响.[结论]蚕豆F1 代果荚性状具有紧密的相互关联性且对父母本的遗传力优势指示性强,对更高代次的育种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蚕豆 F1代 相关分析 正态分布 变异系数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