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稻瘟病菌二个无毒基因的初步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CSCD
摘要:分析了 2个稻瘟病田间采集菌株Y95 - 2 2 3和Y94 - 6 4的杂交后代的 5 4个菌株对合系 35号、楚粳 3号及日本鉴别品种新 2号、梅雨明、PiNo .4和K6 0共 11个水稻品种致病性测定结果。结果表明 :陆稻菌株Y94 - 6 4对合系35号、楚粳 3号、PiNo .4分别持有 2个无毒基因 ,对新 2号、K6 0分别持有一个无毒基因 ;菌株Y95 - 2 2 3对梅雨明持有一个无毒基因 ,因为Y95 - 2 2 3对梅雨明不致病 ,Y94 - 6 4对它致病 ,而杂交后代非致病菌株与致病菌株比为 1∶1.


稻瘟病菌三个杂交组合后代菌株的致病性分离
《植物保护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菌3个杂交组合的后代菌株在4个水稻品种和4个龙爪稷品种上致病性分离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在不同水稻品种或龙爪稷品种上的致病性分离情况各不相同。根据子囊孢子菌株对两种寄主的致病性将其划分为3组:①只对水稻有致病性,②只对龙爪稷有致病性,③对二者都无致病性。有的子囊孢子菌株失去了对部分供试水稻品种或龙爪稷品种的致病性,有的组合能分离到与亲本菌株致病性相同的后代菌株,有的组合则分离不到。这些说明,本试验所用的亲本菌株对供试的水稻或龙爪稷的不同品种的致病性是受不同的基因控制的,而且基因的数量可能也不尽相同,因而导致其后代菌株在各个品种上致病性的严重分离。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