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苹果(模糊匹配)
36条记录
晋富2号苹果在丽江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中国果业信息 2025

摘要:“晋富2号”是由山西农业大学从宫藤富士中选育的芽变新品种,引进丽江冷凉高地栽培,观察发现适应性强,树势健壮,树姿半开张,萌芽率为64.4%,成花易结果早,丰产性好,抗逆性强;果实性状稳定,果面红,着色程度为95%,果肉有浓郁蜜香味,单株产量8.98 kg,1年生幼苗栽种第5年每667 m2产988.64 kg,免套袋栽培商品性佳,适宜在丽江及气候类似地区作为晚熟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关键词: 晋富2号 苹果 新品种 引种 丽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间作措施对高原苹果行间土壤和果品质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5

摘要:[目的]以赤小豆(IL)、箭筈豌豆(IG)、马铃薯(IP)为间作作物结合松针覆土(PC)等措施,研究不同间作措施对苹果行间土壤和果品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果园行间间作的田间大区试验,研究PC、IG、IL、IP和常规管理(CK)5种果树间作措施对果园土壤养分、重金属含量、C/N、土壤团聚体以及果品质量安全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以赤小豆、箭筈豌豆、马铃薯为间作作物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其中IL增幅最大,可达30.7%)、碱解氮(可提高71%)、有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降低5.4%~25%),提高<2.00 mm土壤团聚体占比,提高20%以上。间作措施均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储量(增加约40%),降低C/N,但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不明显。行间松针覆土前期表现出良好的土壤保墒和抑制杂草的作用,苹果VC含量显著增加,为所有处理最高(456.28 mg/kg);果树行间播撒箭筈豌豆提高苹果糖酸比2.3%,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分别增加5.6%、6.5%,苹果质量和产量表现较好。[结论]综合考虑土壤质量和苹果提质增效,推荐采用松针覆盖+间作箭筈豌豆(绿肥)的高原苹果园间作模式。

关键词: 苹果 间作模式 C/N 土壤质量 果品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老挝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蔬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老挝西瓜产业依托中国生产技术和中国市场而发展,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代表.老挝气候利于早春西瓜栽培,能较好填补中国早春西瓜供应缺口;老挝西瓜生产总成本较中国类似气候地区如海南低1200~2600元·(667 m2)-1,中老铁路的通车也为老挝西瓜运输降低了成本,缩短运输时间;老挝西瓜生产同时也存在栽培技术落后、西甜瓜产业园区较少等问题,随着中国包括人才、良种良法、资金等资源的涌入,以及"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不断向中下寮平原区发展,将建立起完善的西瓜产业链,推动老挝西瓜产业.

关键词: 老挝 西瓜 产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个中晚熟黄绿色免套袋苹果新品种在昭通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中国南方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中田""青林"是自日本引进的黄绿色中晚熟苹果新品种,"中田"果实短圆锥形,平均单果质量228.12 g,果面黄色,果肉黄白色,肉质细嫩、松脆,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16.92%,带皮硬度7.28 kg/cm2,可滴定酸含量0.41%,维生素C含量6.86 mg/100 g,果实成熟期8月下旬;"青林"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17.34 g,果面采收时绿黄色,后逐步变黄色,果肉黄白色,肉质细嫩、脆,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16.63%,带皮硬度9.82 kg/cm2,可滴定酸含量0.32%,维生素C含量6.48 mg/100 g,果实成熟期为9月中下旬.2个品种鲜食品质佳,常温条件下果实可保存35~40d."中田""青林"2个苹果新品种,免套袋栽培性状良好,抗病性有所提高,可供应9-10月中高端市场,适宜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及气候类似地区作为特色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关键词: 苹果 新品种 引种 无袋栽培 昭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冷凉高地苹果鲜果销售价格分析-基于昭阳区苹果消费市场调查

果农之友 2024

摘要:价格波动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市场供求关系又与苹果的品种差异、地区市场特性和季节性供需等有明显关联。本文通过对85户果农、16家市级以上销售龙头企业和13家电商销售企业分别进行中早熟和晚熟苹果的市场调查,分析不同品种、区域和季节对昭阳区苹果销售价格的影响,以期对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配置品种结构以及苹果果品的市场调度提供合理指导。

关键词: 苹果 西南冷凉高地 消费市场 销售价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昭阳区和马龙区苹果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摘要:目的:系统性分析和对比云南2个产区所产苹果主要营养成分,为云南苹果产业发展及相关产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昭阳区和马龙区所产红富士苹果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硬度、矿质元素、总糖、总酸、可溶性糖的含量,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组分及含量.结果:两地区苹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含量相似,可溶性糖组分一致,含量无明显差异;有机酸和矿物质元素组分一致,含量有部分差异;维生素C、硬度数值有明显差异性.结论:两地区苹果营养品质、风味品质相似,果实表现稳定.

关键词: 苹果 营养品质 风味品质 含量测定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苹果白纹羽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南方果树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云南苹果产区是否发生白纹羽病,本文按照柯赫氏法则,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苹果枝条离体接种法,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鉴定分离物的生物学归属.结果表明,分离菌株STX1.E.3、TJX-6、Y8-8与ZTZS-6在离体条件下能侵染苹果枝条,并在枝条表面形成白色丝网状菌索和褐色的水渍状圆形病斑,它们都属于引起苹果白纹羽病的褐座坚壳菌Rosellinia necatrix(Hart.)Berl.该病菌在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曲靖市马龙区、昆明市西山区和昭通市鲁甸县均有分布.这是云南省苹果白纹羽病的首次报道,为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云南 苹果 白纹羽病 褐座坚壳菌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建立苹果属植物SSR-PCR反应优化体系,采用L16(45)正交实验和退火温度梯度实验,分析反应体系中使用的模板、引物、Mg2+、dNTPs以及Top Taq酶浓度对扩增产物的影响,并对这5个因素进行4个水平不同浓度梯度的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引物浓度对SSR-PCR反应体系的影响最大,通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SSR-PCR的25μL最佳反应体系为:30~60 ng DNA模板,1.2μL正反向引物(5μmol/L),0.5μL dNTPs(2.5 mmol/L),0.5μL Top Taq酶(2.5 U/μL)以及2.5μL 10*Top Taq buffer(含Mg2+).利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蔷薇科苹果属的21种植物材料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扩增产物均在100~200 bp左右,可扩增出2~3个有效等位基因.通过优化反应体系中的各影响因素,建立了最佳的SSR-PCR反应体系,可为苹果属植物不同种群的遗传变异研究及亲缘关系的分子鉴定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关键词: 苹果 SSR-PCR最佳反应体系 正交设计试验 种质资源 单因素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冷凉高地苹果最大可能生育期内气候生产潜力评价-以云南昭通为例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云南昭通1958-2019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1978-2018年苹果种植统计数据和2010-2018年果园生产调查和观测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逐级订正等方法,探讨云南昭通苹果最大可能生育期内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估算当地气候生产潜力,以高效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科学布局苹果产业。结果表明:(1)1958-2019年,云南昭通无霜期、稳定通过10℃的持续时间分别显著增加3.5d和4.5d,理论上能满足苹果生育所需,但昭通苹果花芽膨大期与终霜日和稳定通过10℃起始日期不匹配,成熟期与初霜日和稳定通过10℃终止日期不匹配。(2)根据云南昭通2010-2018年苹果实际生育期,明确了当地苹果最大可能生育期为稳定通过3℃起始日期-稳定通过13℃终止日期。1958-2019年,云南昭通苹果最大可能生育期内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为11.8、16.1和22.6℃,分别以0.1、0.04和0.05℃·10a-1的速率增加;气温日较差平均为10.89℃,以0.2℃·10a-1的速率减少。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分别以1.0mm·10a-1和6.7h·10a-1的速率减少。(3)过去62a,云南昭通苹果花期低温发生风险较低,不是当地苹果生长期内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连阴雨发生风险较高,且主要分布在苹果关键生育期6-9月。(4)在当地气候背景下,苹果最高理论产量约为94t·hm-2,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别占光合生产潜力的83.0%和76.0%,研究期内昭通果园实际产量仅为光合生产潜力的35.0%,统计产量仅为光合生产潜力的10.0%。随着技术进步和品种选育,果园实际产量与生产潜力的差距逐渐缩小。云南昭通气象条件能充分满足苹果生长发育,通过合理、高效栽植技术应用及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充分挖掘,可进一步提高苹果产量,提升品质。

关键词: 苹果 生育期 农业界限温度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风险 西南冷凉产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苹果根腐病病株和健株根际土壤细菌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苹果感染根腐病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方法】分别对感染根腐病和健康苹果植株根际土壤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扩增,并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苹果根腐病病株和健株根际土壤细菌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果】健康、患病苹果根际土壤共获得2526个OTU,主要分为31个门、70个纲、284个科、533个属,其中患病土壤特有260个OTU,健康土样特有103个OTU。α多样性分析显示,患病土壤中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健康土壤。健康土样中,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患病土样,Acidobacteria显著低于患病土样。苹果根际土壤中,存在Pseudomonas、Bacillus、Arthrobacter、Erwinia、Flavobacterium、Rhizobium、Serratia和Microbacterium等促生微生物,健康土样中,有益菌Arthro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患病土样。【结论】苹果感染根腐病后,根际土壤细菌的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显著升高。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的平衡,可能对苹果根际土壤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苹果根际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潜在植物促生细菌,是将来筛选土著生防菌的潜在资源。

关键词: 根腐病 苹果 根际土壤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