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会泽地区草莓多年一栽制生产模式下产量下降原因探究
《果树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云南会泽地区为我国四季草莓主产区,主要采取多年一栽模式,即一次定植连续多年收获,后期产量逐年下降,多年生产后重新定植连作障碍问题十分严重。解析草莓多年一栽生产模式下的产量下降原因,能够为该模式提质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盛果期对不同生产年份土壤取样,检测土壤有机质含量、p H、电导率以及主要矿质养分含量并比较分析;提取土壤微生物DNA,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变化,并与土壤理化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多年一栽模式下,土壤p H平均每年下降0.87,土壤电导率(EC)每年上升60.40%,第四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超过59%。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逐年降低,第4年土壤微生物Chao1指数下降41.8%,真菌多样性下降52.5%;N循环相关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大多数C循环与N循环细菌丰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EC呈负相关。同时,随着收获年限增加,FUNGuild分析显示病原菌和腐生菌相对丰度呈增加趋势,其中镰孢菌属为最主要病原菌,同时有益菌如共生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结论】会泽地区特殊的栽培模式导致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有机质亏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从而导致土壤退化和草莓减产。


九溪镇草莓种植水平评价指标探析及生产建议
《中国果菜 》 2025
摘要:为提高草莓生产力,本文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种植规模、种植年限、栽培方式、带动示范、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茎叶长势、挂果情况8个指标,建立九溪镇草莓种植水平评价体系,对江川区九溪镇草莓种植情况及莓农种植水平进行评价,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评价总分值与相关指标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九溪镇草莓主栽品种为‘妙香7号’,以简易棚覆盖+平墒栽培模式为主,大部分莓农种植年限在4~6年,种植面积大于0.28 hm2,种植户能较好地掌握植株茎叶、开花、结果期的技术管理及开展病虫害防治,但以施用化学农药防治为主,而且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从评价总分值与相关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评价总分值以病虫害防控、茎叶长势、种植规模、挂果情况分值达强关联程度,提高其分值权重能反映草莓种植户的种植水平,表明本次草莓种植水平评价指标的设立相对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九溪镇草莓生产应加大草莓主栽品种的管理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措施落实率,开展优良新品种的研究与推广示范,推动草莓绿色高质量发展等建议。


基于流式细胞术对不同倍性草莓基因组大小的测定
《中国南方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不同倍性草莓资源的嫩叶为材料,根据待测样品倍性预估基因组大小后分别选择水稻“日本晴”(基因组大小为430 Mb)、番茄(基因组大小为900 Mb)、玉米“B73”(基因组大小为2.3 Gb)作为内参,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样品的基因组大小。结果表明,二倍体资源,森林草莓基因组大小为(233±0.78) Mb,绿色草莓为(234±0.82) Mb;四倍体资源,西南草莓基因组大小为(492±2.12) Mb,伞房草莓(雄株)为(488±7.07) Mb,伞房草莓(雌株)为(491±4.95) Mb,伞房草莓雄株和雌株基因组大小均为首次测定;六倍体资源,麝香草莓基因组大小为(644±1.73) Mb;八倍体资源,栽培品种“章姬”基因组大小为(793±7.78) Mb,“蒙特瑞”为(761±0.00) Mb;十倍体资源,野生的择捉草莓基因组大小为(938±6.36) Mb,栽培品种“桃熏”为(1 007±6.36) Mb。


“一带一路”背景下老挝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老挝西瓜产业依托中国生产技术和中国市场而发展,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代表.老挝气候利于早春西瓜栽培,能较好填补中国早春西瓜供应缺口;老挝西瓜生产总成本较中国类似气候地区如海南低1200~2600元·(667 m2)-1,中老铁路的通车也为老挝西瓜运输降低了成本,缩短运输时间;老挝西瓜生产同时也存在栽培技术落后、西甜瓜产业园区较少等问题,随着中国包括人才、良种良法、资金等资源的涌入,以及"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不断向中下寮平原区发展,将建立起完善的西瓜产业链,推动老挝西瓜产业.


人工智能辅助种植策略对温室草莓生产调控效果对比研究
《智慧农业(中英文) 》 2022
摘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种植有助于提高设施园艺作物精准化管理水平、缓解日益凸显的劳动力紧缺问题.草莓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园艺作物,研究对比采用不同AI种植策略和关键技术对草莓温室生产的调控效果,可对园艺作物种植的AI技术改进和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对比分析了4个不同AI种植策略对草莓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调控效果,并以人工种植管理为参照,对AI种植的技术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图谱、深度学习、视觉识别、作物模型和作物生长仿真器等技术在草莓AI种植中各有优势.其中,AI-1组采用知识图谱技术将专家经验、作物数据和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建立了标准化草莓种植知识结构和智慧种植决策方法,对作物生产发育的调控较为稳健,以较低的投入获得了最高产值.与人工种植管理相比,AI种植策略组的平均产量提高了1.66倍,平均产值提高了1.82倍,最高投入产投比提高了1.27倍.针对高产优质的目标,在配备较完善的智能化设备和控制组件的温室生产条件下,AI辅助种植能有效提高草莓种植管控的精准度,减少水肥和劳动力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收益,但也存在对人工管理扰动的模拟难、作物本体信息采集难等问题.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草莓 种植策略 调控效果 自动化温室 知识图谱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连作草莓土壤酶活性和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施用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可以消减作物连作障碍,但是就消减机制而言,已有研究尚未关注外源MeJA对主要诱导作物连作障碍发生的土壤酚酸类自毒物质的影响.因此,本试验以草莓三年连作土壤和红颜草莓为材料,研究施用不同浓度(CK:0μmol/L,T1:10μmol/L,T2:50μmol/L,T3:100μmol/L,T4:200μmol/L,T5:500μmol/L)外源MeJA后,草莓根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土壤酚酸类化感自毒物质含量,土壤酶活性,草莓单株果数和单果质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幼苗期还是开花结果期,相对不施加MeJA的CK处理:(1)MeJA处理的草莓根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在总体上呈现降低趋势,且多数达显著程度;(2)MeJA处理的草莓根际土壤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阿魏酸和对香豆酸的含量在总体上表现降低,且多数达显著程度;(3)MeJA处理的草莓根际土壤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在总体上表现提高,且多数达显著程度;(4)MeJA处理在总体上提高了草莓单株果数和单果质量,其中T3处理的单果质量(26.86 g)显著大于CK处理(P<0.05);(5)施加外源茉莉酸甲酯后,草莓根际土壤养分、酚酸类化感自毒物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呈现随着MeJA浓度增加而在T3或其邻近处理发生转折的规律.以上结果说明,施用适量外源MeJA后,连作草莓根际土壤酶活性上升,促进了根际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被植株较多吸收和土壤酚酸类化感自毒物质降解,进而使得草莓单株果数和单果质量等生长指标提升.但是,上述趋势会随着MeJA浓度的增加而在浓度为100μmol/L附近时发生转折.以上发现有利于指导生产实践应用外源茉莉酸甲酯改善连作草莓根际土壤酶活性,以促进土壤养分被植株吸收和酚酸化感毒物的降解,进而缓解连作障碍.


不同基质配比及营养配方对天竺葵·矾根·草莓生长和观赏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采用不同比例的红土、椰槺、腐殖土、草炭进行混合形成配方,对不同的配方基质容重进行了测量,并结合使用缓释肥或水溶肥配方对以上3种植物的生长与观赏性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表明,采用2份椰槺、1份草炭的配方(配方E)容重最小,约为375 g/L;2份椰槺、1份腐殖土的配方(B)容重为410 g/L;1份红土、2份椰槺、1份珍珠岩的配方(配方A)容重最重,为525 g/L;与配方A相比,前2个基质配方增大了植株的叶面积、冠幅、匍匐茎长度和数目.由此可知,对于天竺葵与矾根而言,最佳组合是2份椰槺、1份草炭配合使用水溶肥配方;对于草莓而言,2份椰槺、1份腐殖土配合缓释肥的使用为最佳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