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精的本草考证及民族用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黄精最早载于《名医别录》,作为药食两用中药材出现,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尚未见对其药食同源内容进行系统考证。黄精与玉竹形态相似,常被混淆使用,且"女萎"与"葳蕤"常被认为基原同为玉竹。通过整理历代本草古籍,以明晰"黄精""女萎"和"葳蕤"三者关系;从品名、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食药记载和使用禁忌来追溯黄精药食同源的历史沿革;并梳理黄精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以期传承和发展民族医药。结果表明,古时"黄精"及其异名源于象形、功能、产地等,名称蕴含丰富的神话色彩和道家思想;"黄精""女萎"和"葳蕤"为3个物种,与前人考证不同;黄精幼苗、花、实及根茎均可食用或入药,其食用记载多于药用记载;《云南民族药志》《中国民族药志要》和《中国民族药辞典》等22本少数民族医药著作记载了26个民族对12种黄精的认识和应用;各民族因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人文习俗等差异,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医药文化。
薯蓣属5种药食同源植物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不同种药食同源薯蓣植物。采集云南5种药食同源薯蓣属(淮山药、黄独、高山薯蓣、粘山药、参薯)样品红外光谱数据,选择基线校正、9点平滑、自动归一化、二阶导数等预处理方法对光谱进行优化。原始光谱显示,除粘山药样品,其余4种薯蓣属样品红外光谱相似度较高,在1 154、1 081、1 021、928、763、577 cm~(-1)附近均出现表征淀粉和一些糖苷类成分的吸收峰。选取1 800 cm~(-1)~400 cm~(-1)波段二阶导数光谱数据,结合聚类分析(H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进一步挖掘红外光谱数据信息。通过HCA提取727个变量建立矩形阵列获得树状图,分类正确率为91.2%。PLS-DA模型前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7.3%;得分图显示,5种样品分类效果理想。证明FT-IR结合HCA和PLS-DA方法,对5种不同种薯蓣植物的鉴别可行。
关键词: 薯蓣 药食同源 红外光谱 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