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主栽甘蔗品种生物学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中国5个主栽甘蔗品种'桂柳05-136'桂糖42号'云蔗05-51'福农41号'新台糖22号'为研究材料,分别在新植蔗和宿根蔗的伸长初期、伸长盛期、成熟期,对不同品种甘蔗叶面积指数(LAI),完全展开绿叶(+1、中部、基部)的叶面积,株高和茎径进行测定.在甘蔗伸长盛期、成熟期对甘蔗叶片总数、绿叶数进行测定,在甘蔗成熟期对产量、蔗糖分、纤维分、干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甘蔗的表型发育特征与成熟期产量和糖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伸长初期各品种新植蔗株高生长速度高于宿根蔗,'云蔗05-51'的生长速度最快;'福农41号'的新植蔗和宿根蔗茎径高于其他品种;各品种叶片LAI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伸长盛期宿根蔗LAI高于同时期新植蔗;宿根蔗叶面积在伸长初期显著高于新植蔗,新植蔗叶面积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宿根蔗较新植蔗具有更高的绿叶率,其中'桂柳05-136'各时期绿叶率均处于最高.成熟期甘蔗产量和品质检测表明:'云蔗05-51'产量最高,'桂柳05-136'蔗糖分最高,'桂糖42号'纤维分和干物质含量最高,新植蔗'桂糖42号'产糖量最高,宿根蔗'桂柳05-136'产糖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新植蔗蔗糖分与伸长初期株高、茎径、叶面积显著负相关,宿根蔗产量与生长各时期株高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发现'桂柳05-136'宿根蔗具有较好的单位面积产糖量,'桂糖42号'新植蔗单位面积产糖量较高,'云蔗05-51'具有较高的产量,不同品种具有的生物学特性有所差异,应结合气候条件和栽培模式,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
甘蔗野生血缘云瑞创新亲本的遗传力及配合力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含甘蔗野生血缘的云瑞2013系列创新亲本间相互杂交的68个组合及双对照,分析组合后代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云瑞创新亲本及组合对后代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用亲本的遗传力表现明显不同,锤度、株高、茎径、丛有效茎、单茎重5个性状在组合、父本和母本中的遗传力均大于50%;一般配合力表现优异的材料有作为母本的云瑞09–928、云瑞05–628、云瑞10–559、云瑞10–648,云瑞09–525等超过双对照的21个材料和作为父本的云瑞05–458、云瑞06–4337、云瑞05–785、云瑞05–160,云瑞05–770等17个材料;特殊配合力表现较好的有高产、高糖型组合云瑞09–928×云瑞05–285、云瑞05–628×云瑞06–4337、云瑞10–559×云瑞05–271、云瑞09–772×云瑞05–207、云瑞10–648×云瑞05–785等28个组合,高产型组合云瑞07–3082×云瑞05–407、云瑞08–954×云瑞05–207、云瑞10–896×云瑞05–207、云瑞06–4679×云瑞10–915、云瑞10–291×云瑞08–1287,高糖型组合云瑞09–754×云瑞05–285、云瑞05–785×云瑞07–1226。
关键词: 甘蔗 云瑞创新亲本 遗传力 配合力 蔗茎产量 糖产量
甘蔗引进品种与云瑞创新亲本的遗传力及配合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30个云瑞创新亲本与国内外引进甘蔗品种选配的36个组合及双对照,分析组合后代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云瑞创新亲本及组合对后代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2所用亲本的遗传力表现明显不同,其中株高、茎径、有效茎数、空心这4个性状表现优异,并在组合、父本和母本中的遗传力均大于50%;3一般配合力表现优异的材料有作为母本的云瑞05–628、云瑞03–417和作为父本的云瑞05–783、云瑞99–155、云瑞05–282、云瑞05–782、云瑞05–679;4特殊配合力较好的组合有高产、高糖型组合ROC20×云瑞05–282、SP71–6180×云瑞99–155和农林03–1×云瑞05––783,有高产型组合CP8×云瑞05–782、云瑞05–628×Zopilata,还有高糖型组合Q166×云瑞05–679、农林03–1×云瑞05–160。
云南省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基因与环境互作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方差分析、AMMI(主效可加互作乘积)分析及双标图、品种及环境稳定性参数(DiJ)等分析,对2008-2009年13个甘蔗品种在云南6个试点的2年新植一年宿根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蔗茎产量和产糖量进行基因环境互作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甘蔗产量和甘蔗产糖量的基因型、环境、年份等方差达极显著水平,基因×环境×年份互作方差达显著水平。基因×环境互作的不显著,说明进行AMMI分析的必要性。AMMI双标图及稳定性参数分析表明,参试品种v13(ROC22-CK)、v1(YZ99-91)、v5(YZ03-103)蔗茎产量和产糖量都较稳定。品种v11(DZ03-83)、v13(ROC22-CK)、v5(YZ03-103)产量和产糖量较高。品种v3(YZ02-2332)、v4(YZ03-45)等品种在产量上适宜于E3(保山)、E4(临沧)、E5(弥勒)种植。品种v1(YZ99-91)、v2(YZ02-588)在产糖量方面适宜于E1(德宏)、E2(西双版纳)、E4(临沧)点,v3(YZ02-2332)、v4(YZ03-45)等适宜于E3(保山)、E5(弥勒)推广应用。基于AMMI的互作稳定性、适应性分析结果为蔗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区域化试验 蔗茎产量 甘蔗产糖量 基因与环境互作 稳定性分析 AMMI模型
甘蔗品种的区试蔗茎产量和蔗糖分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MM I(主效可加互作乘积)模型及双标图、Di(品种稳定性参数)以及相应表现型值与Di值的聚类分析,对2005~2006年14个甘蔗品种云南5个试点的2年新植1年宿根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进行基因环境互作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产量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显著,稳定性好的品种有云瑞99-113、德蔗93-94等;甘蔗糖分与环境互作效应较小,稳定性好的品种有云瑞99-113、云蔗98-236等。②根据AMM I双标图,提出了参试品种在参试点的适应性。③根据平均产量和糖分及其Di值聚类分析,参试品种可分为5类。基于AMM I的互作稳定性分析和聚类分析为蔗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