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杂交兰‘黄金小神童'四倍体诱导技术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杂交兰‘黄金小神童'根状茎为材料,采用安磺灵和EMS(甲基磺酸乙酯)为诱导剂进行多倍体材料诱导,分别用安磺灵浓度为0、0.001%、0.002%、0.003%对其根状茎浸泡处理24、48、72 h后,接种到含有EMS浓度为0、20、50、70 mg/L的固体培养基中继续诱导,培养1个月后转接到无EMS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经筛选及植株稳定后获得四倍体植株。结果表明:以安磺灵浓度为0.002%处理48 h,EMS浓度为50 mg/L加入培养基培养,变异效果最佳,变异率为52%,死亡率仅为6%。筛选出的四倍体株系经稳定后,在形态上表现出植株粗壮,叶片增厚、带革质、叶色深绿、叶片扭曲等特征;经气孔显微观察,气孔单位面积显著增大;经染色体数目鉴定,二倍体株系染色体数目为2n=2x=40,四倍体株系染色体数目为2n=4x=80,较二倍体加倍。


喂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诱导家蚕抗菌肽基因表达
《南方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阐明家蚕抗菌肽基因对病毒感染的中肠免疫应答模式,为揭示昆虫抗病毒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喂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给家蚕的方式进行诱导,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后家蚕抗菌肽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比较Bm NPV诱导下8类已知家蚕抗菌肽主基因(cecropin D、moricin、gloverin2、defension B、attacin1、enbocin2、lysozyme和lebocin3)在肠道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在喂食Bm NPV处理3 h时,家蚕中肠组织中呈上调表达的抗菌肽基因仅有moricin基因;处理6 h时,cecropin D、gloverin2、moricin基因转录水平均呈明显的上调趋势,尤其以gloverin2基因的诱导活性相对最高,是对照组gloverin2基因的9.22倍;而在处理12和24 h时检测,发现8类已知家蚕抗菌肽基因表达量均小于1.0,呈下调趋势。【结论】Bm NPV侵染家蚕后gloverin2基因表达量明显上调,可能是gloverin2基因作为主要功能基因在病毒侵染早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抗菌肽基因 诱导 表达


不同蓝莓基因型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做外植体,通过对不同天气的外植体采集、外植体单株芽数的对比、灭菌时间的不同处理、不同激素培养基培养的对比试验,发现其中外植体采集以晴天,叶片无水珠采集为宜,以规模化生产为目的的外植体以单株2个芽为宜,外植体最佳灭菌方法 0.1%升汞,嫩部处理6 min,木质化程度相对较高部分处理10 min,污染率在27%以下。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以MWPM+ZT(2.0~3.0 mg/L)+NAA 0.1 mg/L,琼脂6.0 g/L,蔗糖25 g/L,pH 5.0为宜,平均萌芽时间为8 d,平均萌芽率在80%以上,且芽质量较好。


Oryzalin离体诱导小果型西瓜四倍体及倍性鉴定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以3个二倍体小果型西瓜优良自交系048、032、047-1为试验材料,研究培养方式、Oryzalin浓度、处理时间对离体诱导西瓜四倍体的诱变效果,并对变异植株进行形态学比较、气孔测定及染色体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液体培养的四倍体诱导率比固体培养高。在含50 mg/L Oryzalin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处理2 d,四倍体诱导率最高达33.3%。变异植株通过染色体计数法鉴定得出染色体数为44,确定为四倍体植株。再生植株表现为叶片肥厚,叶色深绿,茎节缩短,株型紧凑矮小,茎蔓挺直,叶形指数变小;叶片气孔密度明显减小,保卫细胞体积增大,叶绿体数目增多;花瓣颜色深黄,且增宽、增厚。此结果说明Oryzalin对不同基因型的四倍体诱变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非洲菊新品种高效繁殖和生产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采用无菌叶片作外植体,进行激素配比对叶片诱导率、高效繁殖和生产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BA浓度为1.0~8.0 mg/L时都可以诱导叶片产生不定芽,且随BA浓度的增加,不定芽数量和玻璃化率随之增加;在BA浓度为8.0 mg/L时增殖效率最高,较对照提高了17.0倍,BA浓度为2.0 mg/L时生产效率最高,较对照提高6.5倍。在BA 2.0~4.0 mg/L+NAA 0.2 mg/L的培养基中进行叶片诱导,在MS+BA 0.6 mg/L+NAA 0.2mg/L的培养基中进行不定芽继代增殖是高效繁殖和生产非洲菊新品种的有效方法。


东方百合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08
摘要:为建立东方百合元帅、提拔、西伯利亚的高频愈伤体系,以幼叶、花丝、生长点为外植体,进行了不同激素组合的MS固体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发现,Picloram比2,4-D更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幼叶、花丝更能有效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生长点的出愈率较低。幼叶在MS+2 mg/L Picloram培养基,花丝在MS+2 mg/L Picloram+0.1 mg/L ABA培养基,生长点在MS+2 mg/L Picloram+0.03 mg/L TDZ培养基上能高效诱导出愈伤组织,来自幼叶的胚性愈伤组织在MS+1.0 mg/L BA+0.1 mg/L KT+0.1 mg/L IBA培养基上能高频再生出芽,来自花丝的胚性愈伤组织在MS+1.5 mg/L BA+0.3 mg/L KT+0.2 mg/L IBA培养基上能高频再生出芽。愈伤组织生长呈直线生长趋势。
关键词: 东方百合 幼叶 花丝 诱导 胚性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滇黄芩体胚诱导与植株再生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以附加2%蔗糖的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的植物激素,进行滇黄芩体胚诱导与植株再生。结果表明:叶柄及不带腋茎段在含NAA 0.2~1 mg/L的培养基中可诱导愈伤组织;茎尖及带腋茎段在6-BA(或KT)0.5 mg/L+IBA 0.5 mg/L培养基中诱导胚状体和芽丛,在6-BA(或KT)0.05 mg/L+IBA 0.1 mg/L培养基中增殖小植株;在1/2 MS+IAA 1 mg/L+3%蔗糖培养基中能产生带2~3级根的壮根;所有培养需附加1%琼脂粉,克服玻璃化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