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资源调查(模糊匹配)
20条记录
“一带一路”背景下老挝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蔬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老挝西瓜产业依托中国生产技术和中国市场而发展,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代表.老挝气候利于早春西瓜栽培,能较好填补中国早春西瓜供应缺口;老挝西瓜生产总成本较中国类似气候地区如海南低1200~2600元·(667 m2)-1,中老铁路的通车也为老挝西瓜运输降低了成本,缩短运输时间;老挝西瓜生产同时也存在栽培技术落后、西甜瓜产业园区较少等问题,随着中国包括人才、良种良法、资金等资源的涌入,以及"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不断向中下寮平原区发展,将建立起完善的西瓜产业链,推动老挝西瓜产业.

关键词: 老挝 西瓜 产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沧源佤族自治县古茶树资源多样性分析

农学学报 2023

摘要:为有效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对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内古茶树资源进行形态学及遗传多样性分析.634株古茶树单株的调查结果表明,沧源佤族自治县内古茶树种质主要为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和普洱茶(C.assamica);古茶树平均地径为26.729 cm,平均胸径为18.816 cm,主干高度平均为1.184 m,树高平均为5.655 m,冠幅平均为2.931 m;树势按照生长势强弱分为强、中、弱3级,大部分古茶树长势一般;500 a以上树龄古茶树遗传变异系数平均值为46.505%,Shannon-Wiener指数(H′)变幅为0.873~1.858,表明古茶树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在优异资源选育过程中可利用性高;聚类分析将42个调查点平均性状分为3类,各性状的遗传地域性特征不显著.沧源佤族自治县古茶树以大理茶和普洱茶为主,古茶树单株总体呈小聚落状分布,单株间表型性状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该结果可以为茶树育种提供参考,助力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

关键词: 沧源佤族自治县 古茶树 资源调查 遗传多样性 保护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中医药导报 2022

摘要:目的:调查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及现状,为保护与合理利用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考察、线路调查、民间访问、查阅乌头属药用植物的文献、资料整理等调查方法,对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地点、药用价值与资源利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云南共计分布有乌头属药用植物有69种、27变种、2变型、3原变型,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乌头属药用植物3种。云南乌头属种占全国(167种)乌头属植物种类的41.3%,功效与附子、草乌相同的品种占云南乌头属植物种的68.0%;入药部位是块根、全草、幼苗、叶;使用率为100.0%,药用功效基本相同,但治疗疾病不同;减毒方法为辨证防毒、配伍减毒、炮制减毒、药物解毒;乌头属植物分布地点以云南天然植被保护良好的高寒山地丘陵为主。结论: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许多种类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减毒方法可为该属植物在应用研究中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乌头属 药用植物资源 资源调查 减毒方法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果地理分布特征及表型变异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草果资源,2019年对云南、广西7个产地进行资源调查,基于物种分布信息,结合最大信息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其适宜产区,同时对57份种质资源的15个果实及果穗性状进行评价。最大信息熵模型预测结果显示,草果的地理分布范围为99.1~112.8°E、20.5~30.4°N,高度适生区面积为48.14×104 km2;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及广西西部;各气候因子中,6月份降水量、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年平均温度、10月份的光照强度、最干月降水量对该物种的地理分布影响较大;资源调查发现云南是草果的主产区,产地包括滇东南、滇西北和滇西;产地间生境差异大,形成多种草果种植模式:(1)尼泊尔桤木林+草果,(2)杉木林+草果,(3)核桃林、漆树林或喜树林+草果,(4)混合原生林+草果;草果表型数据分析显示,其表型变异式样丰富,15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值为27.34%,各性状中,挥发油得率的变异系数最大(53.54%),果宽变异系数最小(7.43%);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果穗等性状间相关性较强;基于性状的聚类分析显示,57份资源可分为7类,其中Ⅰ类、Ⅲ类和Ⅴ类包含不同的产地;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53%,可解释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综合性状特征筛选出18份种质资源,尤以怒江州贡山县的果实为佳。以上研究结果为揭示草果资源地理分布特征、合理规划种植区、筛选优质草果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草果 资源调查 地理分布 表型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丽江木本油料青刺果资源调查

农学学报 2020

摘要:为探讨青刺果资源的分布现状和多样性,笔者收集丽江市境内12个乡镇及玉龙雪山风景区内121份青刺果资源,并对此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丽江青刺果集中分布在2000~3200 m海拔区域,在海拔1800 m以上的区域都有分布。青刺果花期在11月—次年3月,果期在4—7月;青刺果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特点。丽江目前野生青刺果面积为3400 hm~2,人工栽培面积为6800 hm~2。不同海拔、地域的青刺果在物候期、种子大小、百粒重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种子性状分析表明,丽江青刺果有着丰富的表型性状多样性;最大和最小的种子,在纵、横、侧三径上长度相差都在2倍左右;种子最重单粒重为0.408 g,最轻的为0.056 g,相差7.3倍;103份资源的百粒重在10~20 g之间;种子的饱满度在30%~100%之间,有5份资源饱满度为100%。本调查结果将为青刺果遗传多样性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刺果 资源调查 植物学特性 性状 多样性 丽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古茶树资源调查与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2010-2017年对云南省12个地区58个县/市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依据《Flora of China》英文修订版分类确立了古茶树资源物种名录,建立初步的古茶树资源数据信息库。以此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分析了云南古茶树资源种类组成、地理分布特征、生境类型及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古茶树种类多,调查共获得古茶树资源分布点474个,记录样本植株2570份,隶属7种6变种;古茶树资源分布广而不均,主要分布于滇西、滇南、滇东南及滇中哀牢山山脉,滇东南是古茶树物种多样性的分布中心,滇西是特有种的分化中心,云南古茶树资源的地理分布可能存在滇西-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 (W. W. Sm.) Melch.)、滇南-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 (J. W. Mast.) Kitam.)和滇东南-厚轴茶(C.crassicolumna H. T. Chang)3个现有分布中心;古茶树资源生境复杂多样,可大致分为原生林、次生林和高山旱地等3类,不同生境分布的古茶树种类及其生长状况有差异;古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其描述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58~1.48,数值型性状变异系数为4.37%~51.03%,总体上营养器官的变异性高于花部器官。本工作为进一步探讨云南地区古茶树资源的系统演化、多样性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本底资料。此外,根据古茶树资源现状,初步提出了一些保护利用建议。

关键词: 古茶树 资源调查 地理分布 生境 形态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龙陵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摸清云南省龙陵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及蕴藏量,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云南省第二批试点县龙陵县的普查工作。按照普查工作要求,普查队对云南省龙陵县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栽培药用植物资源、传统医药知识及中药材市场进行调查。在龙陵县10个乡镇37块样地进行了野外普查、样线调查、标本采集、药材采集、实地采访及标本鉴定,调查采集药用植物腊叶标本653个,通过鉴定和查证有明确药用功效的植物有142科,437属,606种。调查到重点药材84种,其中包括野生药材基源植物48种,栽培药材基源植物36种(其中3个种既有野生,也有栽培);调查到国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24种,根据调查,龙陵县野生分布较多、分布广泛的重点药材主要有石松、白茅根、金荞麦、葛根、常山、黄精、天南星等20余种;栽培药用植物主要有石斛、草果、重楼、龙胆、附子、续断、三七、白花蛇舌草、丹参、桔梗、半支莲、黄精、当归、玛卡、栀子等10余种,其中栽培面积较大的中药材主要有石斛、草果、重楼3种。本研究对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概况、消长情况及调查、收集到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进行了鉴定评价及分析,为龙陵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龙陵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永胜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为了解云南省永胜县药用植物资源及中药材种植情况,结合全国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及鉴定,对永胜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状况及栽培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结果表明,永胜县共调查到药用植物640种,隶属139科454个属。其中包括藻类植物2科2属2种,真菌植物8科9属11种,苔藓植物1科1属1种,蕨类植物10科13属17种,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115科425属605种。全县主要推广中药材品种有9个,分别是红花、天冬、附子、续断、金铁锁、当归、白及、天麻、滇重楼,栽培面积最大和产量最高的4个品种分别是红花、续断、天麻、天冬。

关键词: 永胜县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黄精属植物资源及其药理作用的调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通过对云南境内黄精属植物资源及其药理作用的调查,摸清云南黄精属药材用药的现状,为研究和开发利用黄精植物提供依据。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野外实地考察、资料整理等方法,以确定云南黄精属植物资源种类、植物学特征、生境分布、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应用等信息,分析其使用价值。云南省黄精属植物初步统计有12种,其中野生11种、外来引种1种,有药效记载的只有9种;滇黄精和卷叶黄精地域性分布范围广,而节根黄精和格脉黄精的地域性很强,分布集中;已大量开发利用并在市场上流通的滇黄精、黄精和康定玉竹仅占总量的25%,其他为滇黄精的代用品。云南省黄精属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但是栽培种很少,需要注意在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黄精属 云南 开发利用 资源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文山州古茶树资源调查和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特征,为其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调研和走访等方法,对文山州境内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物种丰富,表型多样;目前共发现古茶树资源分布点43个,记录到5种、2变种,古茶树资源储量8583株;古茶树平均树高6.89 m、平均基围1.35 m、平均分枝高度0.63 m、平均冠幅29.25 m~2,4个树体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52.11%;古茶树总体长势良好,其生长势为旺盛、一般、较差、濒死和死亡植株分别占调查总数的64.86%、26.00%、6.57%、2.00%和0.57%;古茶树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结论】基本掌握了文山州古茶树资源,建立了初步的古茶树资源档案。在保护利用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文山州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古茶树 资源调查 保护利用 文山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