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蔗优良品种的黑穗病抗性评价及幼苗生长特性
《甘蔗糖业 》 2023
摘要:甘蔗黑穗病是我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甘蔗病害之一,引起甘蔗产量的严重损失,培育和筛选抗黑穗病品种是防控黑穗病最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人工浸渍法,对10个优良甘蔗品种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同时记录甘蔗黑穗病潜伏期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0个优良品种中高抗品种3个,抗病2级品种4个,中抗品种2个,中感品种1个,各品种的黑穗病发病潜伏期为97~158天。在黑穗病潜伏期内,桂糖46号的株高均较小,桂糖55号的株高均较大,桂糖58号的假茎粗均较大,而ROC22的假茎粗均较小。以上结果为筛选抗黑穗病品种和甘蔗品种合理布局及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甘蔗野生种割手密和大茎野生种的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中国糖料 》 2022
摘要:为挖掘抗黑穗病甘蔗种质,采用针刺接种方法对19个割手密和6个大茎野生种质进行抗黑穗病鉴定评价.鉴定结果表明高抗(HR)材料有2个:'云农大2015-83'和'NG77-004',抗病(R)材料有1个:'云南83-1-81',抗性以上占12%;表现为中感(MS)、感病(S)和高感(HS)的材料分别有5、9和8个,各占20%、36%和3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新植蔗与宿根蔗的累计茎发病率(IS)、新植蔗与宿根蔗的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AUDPC)以及IS与AUDPC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参试材料可聚类分为5类,抗病反应最好的第1类材料为'云农大2015-83'、'NG77-004'、'Q171'和'云南83-1-81'共4个,占总体14.3%,第2、3、4和5类分别有11、6、3和4个,分别占总体39.3%、21.4%、10.7%和14.3%.
关键词: 甘蔗 割手密 大茎野生种 黑穗病 抗性鉴定 针刺接种


云南蔗区春夏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为害调查
《中国植保导刊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云南蔗区春夏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为害情况及特性,于2019—2021年对云南16个病虫暴发流行蔗区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田块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为害,螟害枯心率平均17.3%~56.3%,严重者高达84.0%;感病品种黑穗病病株率平均14.8%~89.7%,严重者高达100%,新台糖1号、粤糖93-159、粤糖00-236、柳城05-136等抗病力强,病株率平均0~5.5%,最高达7.6%。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区域均在海拔1 200 m以下蔗区。应用10%杀虫单·噻虫嗪或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对甘蔗大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注重海拔1 200 m以下蔗区病虫监测,抓好3—5月第1、第2代螟害枯心苗防控,加大推广应用抗病优良品种,以实现品种合理布局,控制甘蔗黑穗病发生流行。


甘蔗新亲本材料的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中国糖料 》 2021
摘要:甘蔗优异亲本材料的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是抗黑穗病育种的基础.采用浸渍接种法与田间自然感病法相结合,对54个自育的甘蔗新亲本进行抗黑穗病鉴定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浸渍接种条件下参试品种平均发病率为29.76%,比自然感病率4.94%增加了24.82个百分点.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抗性水平为高抗的亲本有'云蔗14-1006'、'云瑞11-254'和'云瑞17-32'三个;抗性水平为抗的亲本有'云蔗15-505''、云瑞16-42''、云蔗12-1573''、云瑞15-52'和'云瑞17-82'五个;抗性水平为中抗的亲本有'云蔗12-1220'、'云蔗12-1197'、'云蔗13-1098'、'云蔗13-1211'、'云瑞11-252'五个;抗性水平为中感、感和高感的亲本分别有11个、23个和7个.黑穗病抗性评价为中抗及以上的有13个,占总体24.07%;抗性水平为中感及以下的有41个,占总体75.93%.


甘蔗优良品种(系)对黑穗病的抗性评价
《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黑穗病是严重影响中国甘蔗产业发展的系统性真菌病害,不同的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不一,筛选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甘蔗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明确近年中国育成的优良品种(系)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筛选抗黑穗病优良品种供生产上推广应用,本研究选择云南元江甘蔗黑穗病高发区,采用人工接种浸渍法,对中国的100个优良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 100个优良品种(系)中56个表现高抗到中抗,占56%, 44个表现为中感到高感2,占44%。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大面积种植和主推的闽糖69-421、新台糖22号、柳城03-182、柳城03-1137、桂糖42号、粤甘26号、桂糖02-351、云蔗09-1601等品种(系)高度感病,而近年选育的福农15号、福农36号、福农1110、福农07-3206、福农11-2907、闽糖11-610、粤甘39号、粤甘43号、粤甘48号、粤甘49号、粤甘50号、粤糖00-236、赣蔗02-70、云蔗99-596、云蔗03-258、云蔗04-241、云蔗06-80、云蔗07-2800、云蔗08-2060、云蔗10-2698、云蔗13-1139、云瑞10-701、德蔗09-84、德蔗12-88、桂糖08-1589、中蔗1号等26个优良品种(系)高度抗病。建议低海拔河谷甘蔗黑穗病高发区,应加大淘汰感病主栽品种和推广应用抗病优良品种力度,以达到品种合理布局,控制甘蔗黑穗病大发生流行,为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混合黑穗病孢子侵染甘蔗品种NCO376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对甘蔗黑穗病生理小种1和生理小种2免疫的甘蔗品种NCO376作为寄主材料,在云南开远蔗区搜集黑穗病孢子,依照浸渍、割苗涂抹、抖黑粉孢子、菌液浇灌等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甘蔗黑穗病菌的侵染实验,针对NCO376的抗性和黑穗病生理小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5×106个孢子/mL的浸渍组试验中对照的侵染率为16%,割苗涂抹侵染率为25.8%,侵染率最高,菌液浇灌侵染率最低为2.5%;清水浸渍组试验中菌液浇灌侵染率为0,割苗涂抹侵染率为13%,抖黑穗孢子侵染率为0。材料NCO376在浸渍组中,割茎涂抹处理侵染率>抖黑穗病孢子处理>对照>菌液浇灌处理;清水浸渍组中,割茎侵染率较高,菌液浇灌和抖黑穗病孢子相对不容易侵染宿主材料。依据标准的浸渍组对照试验,云南开远蔗区可能有新的生理小种存在。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