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Maxent模型(模糊匹配)
3条记录
三七种植适宜区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三七种植适宜区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三七引种栽培、规模生产以及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基于云南省131条三七地理分布数据和15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分析影响三七分布的主导因子,划分云南省三七种植适宜区,明确1961—2020年间云南省三七种植适宜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三七分布的主导因子和对应的最适宜区的阈值分别为平均气温日较差(小于10.0℃)、最高气温≥33℃天数(少于5 d)、坡向(北向)、≥10℃年积温(4708.0~5331.9℃d)、年日照时数(1636.7~1963.3 h)和降水季节性差异(92%~96%)。(2)三七种植适宜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省东南部,包括文山、红河、昆明、玉溪和曲靖等地,约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4.8%。(3) 1961—2020年间的气候变化提高了云南三七的种植适宜性和适宜区面积,适宜性提高的区域约占全省的18.1%。(4) 60多年间,云南省三七最适宜区界限呈向北扩张趋势,适宜区呈向高海拔、高纬度区域迁移的趋势。本研究对于制定合理的云南省三七产业布局和降低气候变化对三七生产的潜在风险,以及农业土地资源管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三七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主导因子 种植适宜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蝗虫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植物检疫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 Forskal)和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为检疫和监测防控工作提供依据.基于气候环境因子和3种蝗虫的全球地理分布情况,通过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3种蝗虫当前以及未来(2050、2070年)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3种蝗虫当前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5.05%、13.21%和22.13%,高度适生区面积占比分别为12.08%、1.10%、7.56%.影响最大的环境变量均是最暖季度降水量(Bio18).预测结果显示这3种蝗虫在我国具有广泛的潜在适生区,建议监测防控部门对其适生区加强监测管理,以保障我国农林业安全.

关键词: 东亚飞蝗 沙漠蝗 黄脊竹蝗 MaxEnt模型 适生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黄精的潜在分布与气候适宜性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的适宜生长区,运用Maxent模型模拟其潜在分布区,探讨其引种栽培的适宜气候条件。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974~0.980,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滇黄精主要适生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适生面积约81.34×10~4 km~2,占全国适生区面积的88.24%。云南的高度适生区面积最大(19.96×10~4 km~2);四川次之(5.49×10~4 km~2)。75%的高度适生区分布于海拔2 492 m以下的地区,3 400 m以上的地区不适宜于滇黄精生长。最冷月最低温度、7月最低温度、5-8月太阳辐射、最干月降水量、4月和9-11月平均降水量是限制滇黄精分布的主要气候变量。因此,海拔1 400~2 100 m的亚热带地区是滇黄精最适宜的生长区。

关键词: 滇黄精 潜在适生区 气候因子 Maxent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