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有核、无核沃柑落花落果期内源激素和矿质养分差异研究
《果树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有核沃柑和无核沃柑在落花落果期矿质养分和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为沃柑保花保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有核沃柑和无核沃柑为材料,从盛花期开始每10 d采集一次花、果和叶片,测定其矿质养分和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无核沃柑叶片和果实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在前期均低于有核沃柑,IAA含量在后期高于有核沃柑,第30天花果脱落酸(ABA)含量显著高于有核沃柑,第50天叶片和花果茉莉酸(JA-me)含量显著高于有核沃柑;无核沃柑春梢叶前期N、P、Mg含量低于有核沃柑,但后期高于有核沃柑,无核沃柑春梢叶的Ca含量较低,秋梢叶的Fe、Mn、Cu、Zn含量低于有核沃柑。【结论】无核沃柑落花落果是IAA、GA3含量低和ABA、JA-me含量高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矿质养分含量也有所差异。


3个蓝莓品种花芽分化特性比较研究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云南省蓝莓多次花芽分化的形态变化、花芽分化规律和品种间的差异,对蓝丰、双丰及夏普蓝的物候期进行调查,利用改良的石蜡切片方法对其花芽分化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并采用MRM方法测定了夏普蓝3次花芽分化过程中5种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蓝丰一年现蕾和开花结果 1次;双丰一年现蕾和开花结果 2次,分别表示为双丰第1次、双丰第2次;夏普蓝一年现蕾和开花结果 3次,分别表示为夏普蓝第1次、夏普蓝第2次、夏普蓝第3次。双丰第1次的果熟末期与双丰第2次的现蕾期之间的时间间隔比较明显;从现蕾到果熟期,夏普蓝第1次与夏普蓝第2次具有重合的生育期,夏普蓝第2次与夏普蓝第3次也具有重合的生育期。3个蓝莓品种的花芽分化主要阶段有6个,依次为开始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心皮原基分化期。3个蓝莓品种完成花芽分化的时间不同,蓝丰完成花芽分化的时间最长,需53 d,其次是双丰,双丰2次花芽分化完成的时间均比夏普蓝3次花芽分化完成的时间长。不同于蓝丰和双丰,夏普蓝在云南省不需要低温诱导,春季自剪之后立刻进入花芽分化。蓝莓花芽孕育期需要的IAA、CKs、GAs含量均较低,但需要的ABA、ACC含量均较高,要想对花器官后期的花芽分化有利,应保持IAA、CKs、GAs含量为平衡状态。


甘蔗种茎发芽过程中生理指标动态变化研究
《中国糖料 》 2024
摘要:[目的]为了深入探究甘蔗发芽阶段的生理变化规律.[方法]研究甘蔗在不同发芽阶段中营养物质和激素含量等重要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甘蔗的发芽阶段一般需要 11 d的时间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甘蔗的发芽速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发芽阶段,甘蔗内部的多种激素如脱落酸(ABA)、水杨酸(SA)、赤霉素(GA7)和吲哚乙酸(IAA)等与发芽时期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这表明这些激素在甘蔗发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细胞分裂素类激素与发芽速度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它们在发芽阶段的不同时期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研究还发现蔗糖和淀粉的含量随着发芽时期的推进而下降,而还原糖的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多种相关酶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表明在甘蔗发芽过程中,糖类的代谢和积累可能受到精细地调控,以满足发芽阶段不同时期的需求.[结论]甘蔗发芽需要 11 d,在此期间,多种激素、糖代谢相关酶类和生理指标与甘蔗发芽进程和发芽速度呈显著相关性.


茶树不育花代谢组分析及不育相关靶物质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不育花与可育花的代谢特征,为研究不育花形成机制提供靶向代谢物,从而为探究茶树不育花形成机制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利用LC-QTOF平台对完全不育花(‘云茶异蕊’,ZDH)以及其可育父母本(‘福鼎大白茶’和‘佛香2号’,FDDB和FX)进行广靶代谢物检测,利用不同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网站对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并分析ZDH、FDDB和FX之间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对9个样本(每份材料包含3个生物学重复)进行代谢组定性和定量分析,共鉴定到963种代谢物,通过差异代谢物分析,在FX-vs-FDDB、FX-vs-ZDH、FDDB-vs-ZDH 3个组合中共鉴定到544个差异代谢物(不同差异组合之间重复的代谢物仅计算1次),不同组合差异代谢物的数量分别为373、410和224,说明ZDH与父母本之间的代谢物存在较大差异,并明显高于父母本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数目。在544个差异代谢物中,有222个成分属于ZDH与FX、FDDB的共有差异物质,但FX与FDDB之间没有差异。筛选获得的222个重要差异代谢物,有近1/3(69/222)属于类黄酮(山奈酚相关的糖苷、槲皮素及其多种糖苷、芹菜素相关的糖苷等)、糖类(水苏糖、葡萄糖和果糖等)以及激素相关的物质(甲氧基吲哚乙酸、5′-葡糖基氧基茉莉酸和水杨酸-2-O-葡萄糖苷等),这些代谢物差异可能参与ZDH不育花的形成。【结论】不育花与可育花代谢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类黄酮、糖类以及激素相关的物质,尤其是山奈酚衍生物、生长素、茉莉酸类物质可能参与茶树花不育表型的形成。


植物激素协同螯合剂对蓖麻修复Cd污染土壤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螯合剂(EDTA)协同外源激素(IAA、ABA)对蓖麻富集Cd的强化效果,以期提高蓖麻对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方法】以滇蓖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探究螯合剂(EDTA)和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施用对Cd污染土壤的蓖麻株高、地下部分干重、地上部分干重、Cd吸收及土壤Cd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单独添加IAA或ABA均能促进蓖麻的生长,使其生物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8.35%和5.79%,单独添加EDTA能够抑制蓖麻的生长,使其生物量较对照减少22.30%。EDTA和植物激素单施与配施对蓖麻各器官Cd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不同。与对照相比,单施EDTA、IAA及EDTA与IAA、ABA配施均显著提高了蓖麻体内的Cd含量及积累量,其中表现最好的为EDTA与10 mg/kg IAA配施,其根、茎、叶的Cd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05.90%、76.15%和524.74%,蓖麻整株的Cd积累量较对照提高329.63%。施用EDTA和植物激素对蓖麻各器官Cd的转运系数也有不同影响。EDTA、IAA单施及EDTA与IAA、ABA配施均可以提高蓖麻对土壤中Cd的提取效率,其中EDTA与10 mg/kg IAA配施时提取效率最高,为1.16%。【结论】在修复Cd污染土壤中,外源激素协同螯合剂可以强化蓖麻对土壤中Cd的富集和移除效果。


植物叶缘锯齿调控的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片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叶缘锯齿(裂刻)在生产实践中有多种优势,叶缘锯齿调控研究对作物育种、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梳理了叶缘锯齿形成的调控机制,植物激素、基因表达、miRNA等协同作用调控叶缘锯齿形成。生长素(Auxin)在叶缘的不平衡积累能促进锯齿产生,细胞分裂素(CK,cytokinins)依赖Auxin在叶缘的积累促进叶形复杂度,而赤霉素(GA,gibberellin)负调控叶形复杂度。归纳了植物激素与基因参与叶缘锯齿形成的3条主要作用通路:TCP-CUC-PIN1-Auxin、KNOX-GA/CK、LMI1-CK。miR164、miR319、polycomb group表观遗传修饰和α-1,2糖基转移酶等也参与叶缘锯齿形成。研究表明环境因子温度和光强通过KNOX-GA通路调控叶片发育,高温和低光强均能降低叶形复杂度。不同植物控制叶缘锯齿性状的遗传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叶缘锯齿相关基因发掘以经济作物研究较多,未来果树育种应着手推进赏食兼用研究。


不同LED光质组合对鳄梨砧木组培苗生长和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鳄梨砧木AV-1组培苗为材料,设置1红1蓝、1蓝1绿、1红1蓝1绿不同LED光质组合处理,以白光为对照,诱导35 d,分化100 d,测定不同处理组培苗高、增殖系数;采用LC-MS/MS测定分析不同处理对组培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白光)相比,1红1蓝处理的增殖系数最高,为5.64,苗最高,为2.85 cm,对4种生长素、5种细胞分裂素、GA_3含量影响较大;1蓝1绿处理的增殖系数为2.87,苗高1.89 cm,对5种生长素、9种细胞分裂素、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含量影响较大;1红1蓝1绿处理的增殖系数为4.95,苗高2.33 cm,对4种生长素、2种细胞分裂素含量影响较大;3个光质处理均促进这些内源激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说明LED光质可替代白光应用于鳄梨砧木组培苗快速繁育,以1红1蓝处理效果最好。
关键词: 鳄梨砧木 组培苗 LED 光质组合 增殖系数 苗高 内源激素


蒜芥茄响应大丽轮枝菌侵染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茄子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由轮枝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维管束病害,该病发生普遍,常造成茄子大幅度减产,是危害茄子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蒜芥茄是栽培茄子的野生近缘种,对黄萎病具有抗性.为了揭示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响应大丽轮枝菌侵染的防御机制,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串联质谱分析技术,检测了蒜芥茄接种大丽轮枝菌0、12和48 h后四种主要内源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水杨酸和茉莉酸)含量的变化;并进一步利用Illumina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蒜芥茄接种大丽轮枝菌后,其根部主要激素含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生长素类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接种后12 h达到峰值,其中吲哚甲酸(ICA)含量变化最明显,其在0~12 h阶段内急速增加;在细胞分裂素类激素中,顺式玉米素(cZ)和反式玉米素(tZ)含量在病原菌接种后先增加再降低,而异戊烯腺嘌吟(IP)和二氢玉米素(DZ)含量持续降低;水杨酸含量则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且在接种病原菌后48 h内持续降低;茉莉酸类激素含量整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2)转录组测序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蒜芥茄根部植物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四大类植物激素的信号转导通路中共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102个,其中在0~12 h阶段有43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6个上调表达基因,27个下调表达基因;在12~48 h阶段有59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44个上调表达基因,下调表达15个基因.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激素在蒜芥茄抗黄萎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为后期深入分析并挖掘野生茄黄萎病抗性基因奠定了方向和基础.
关键词: 蒜芥茄 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内源激素 差异表达基因


蓝莓反季成花机理研究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为揭示云贵高原产区蓝莓反季开花的形成机理,观察云南蓝莓的开花动态,并对不同时期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夏普蓝'出现了 3次现蕾开花结果,连续2次开花之间没有时间间隔;'双丰'出现了 2次现蕾开花结果,连续2次开花之间有时间间隔;而'蓝丰'只现蕾开花结果1次.(2)在'夏普蓝'的第1次开花和结果中,一级分枝结果枝条数和一级分枝结果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夏普蓝'的第2次开花和结果中,二级分枝结果枝条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夏普蓝'的第3次开花和结果中,二级分枝结果枝条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在'双丰'的第1次开花和结果中,一级分枝结果枝条数和一级分枝结果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双丰'的第2次开花和结果中,一级分枝结果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4)'蓝丰'开花和结果中,二级分枝结果枝条数和二级分枝结果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对3个蓝莓品种的开花结实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蓝莓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蓝莓花芽分化与形态解剖、蓝莓花芽分化与成花基因等提供理论支撑.


蓝莓LFY基因表达量与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南高丛蓝莓夏普蓝一年多次开花的成花机理,为后续花期调控措施的制定和成花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结合夏普蓝不同生育阶段腋芽中LFY基因表达量与对应时期内源激素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探索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LFY基因表达量峰值与ABA含量峰值总会交替出现;5次LFY基因表达高峰中,仅第2次与第3次峰值之间出现两次IAA含量的峰值,其余时刻的IAA含量一致维持在较低水平;LFY基因峰值发生期间,乙烯代谢前体ACC的波动折线以2018年8月20日为界点,前端的波动折线顺时针旋转180.后几乎能与后端的波动折线相重合;细胞分裂素CTK除最高峰值外,还出现3次小波峰,3次小高峰对应着春梢、夏梢、秋梢的伸长及芽分化的发生时期;赤霉素在多场合下均表现为两两之间差异显著,赤霉素的高低间或发生,与其它内源激素一起协同促进各种生理活动的发生.[结论]夏普蓝一年多次开花与内源ABA不断诱导花芽分化有必然的联系;ACC浓度无论高低,都对应有LFY基因峰值的发生,表明乙烯代谢前体ACC具有调控花器官的作用,并以调控花性别分化过程为主;细胞分裂素CTK浓度的提高有利于春梢、夏梢、秋梢的伸长及芽分化;赤霉素一直活跃在生育期全过程,具有与其它激素协同促进各项生理活动的作用;内源激素IAA成花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