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backcrossing(模糊匹配)
6条记录
家蚕品种云蚕8的斑纹限性定向转育

蚕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云南省现行普通家蚕品种云蚕8制种过程需鉴别雌雄蛹的问题,以保存的强健性斑纹限性家蚕基础品种H05和2032分别与云蚕8A及云蚕8B杂交,采用回交并结合标志基因选择的方法进行斑纹限性定向转育,获得了新的斑纹限性品种云蚕8A限和云蚕8B限。新品种的经济性状与原品种相仿,组配的杂交组合云蚕7×云蚕8限的健康性优于原品种的杂交组合云蚕7×云蚕8,且茧丝长、解舒率和干茧出丝率分别提高了8.75%、5.44%、0.94%。定向转育的家蚕斑纹限性品种不仅具有可在幼虫期通过斑纹鉴别雌雄的特点,而且主要经济性状成绩接近或超过原品种,特别是强健性有所提高,将在降低蚕种生产成本以及实现雌雄茧分别缫丝等方面发挥作用。

关键词: 家蚕品种 云蚕8 斑纹限性 定向导入 杂交 回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糙米GABA含量分析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糙米GABA含量,实验分别以143份云南籼稻核心种质与滇屯502,241份云南粳稻核心种质与合系35配制的杂种F6,BC2F4,BC3F3,BC4F2为材料,采用比色法对其糙米GABA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粳稻回交后代GABA含量高于籼稻回交后代;有色米高于无色米;不同回交世代GABA含量差异较大,籼稻的规律是(mg/(100 g)),BC2F4(9.50)>BC3F3(7.73)>轮回亲本(3.72)>BC4F2(3.3);粳稻的规律是,轮回亲本(12.28)>BC2F4(8.77)>BC3F3(6.11)>BC4F2(5.37).可见,在水稻GABA高含量育种方面,对早世代材料选择更易获得高GABA材料.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核心种质 云南稻 回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玉米自交系的利用潜力

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5个热带及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III杂交,共配制90个杂交组合。2008年和2009年以大面积推广杂交种云瑞6号为对照,对供试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杂种优势及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YML598、YML58的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在杂交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单株产量配合力效应值与诸多产量影响因素的配合力效应值密切相关,雌雄间隔期、秃尖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而其他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产量对照优势H≥10%的组合大多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的组合均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说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与经热带种质改良后的温带玉米种质之间仍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且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系与热带、亚热带供体系的杂种优势仍然存在,其所属的杂种优势群并未改变。以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为供体,采用连续回交的方法改良温带玉米自交系是利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玉米 回交 一般配合力效应 特殊配合力效应 对照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糙米总黄酮含量分析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糙米总黄酮含量,本实验分别以143份云南籼稻核心种质与滇屯502,241份云南粳稻核心种质与合系35配制的杂种F6,BC2F4,BC3F3,BC4F2为材料,采用比色法对其糙米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籼稻后代黄酮含量高于粳稻后代;有色米高于无色米;不同世代的黄酮含量(mg/100g)情况籼稻后代是轮回亲本(236.26)>BC2F4(224.69)>BC4F2(222.36)>BC3F3(210.19),但差异不显著;粳稻后代是BC4F2(244.42)>BC2F4(239.58)>轮回亲本(227.21)>F6(220.03)>BC3F3(190.91),其中BC3F3代极显著低于BC2F4,BC4F2代.筛选出的粳稻后代(白镰刀谷/合系353)是供试材料中含量最高的,达到1267.62±54.79mg/100g.

关键词: 黄酮 核心种质 云南稻 回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稻谷粒形性状的遗传变异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BC3F5和BC4F4(172份)为材料,在云南新平相同栽培条件下种植,研究供体亲本及其回交后代稻谷粒形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供体亲本及其后代的谷粒长和谷粒宽遗传力较高,且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选择潜力较大.2)谷粒长、谷粒宽和谷粒长宽比3个谷粒性状的遗传变异度不同.利用供体亲本及其后代进行粒形新品种选育时,除应考虑各谷粒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大小外,还应考虑籼粳、稻谷粒形、供体亲本与其后代的遗传差异和特点.3)籼粳间、稻谷粒形间的3个谷粒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表现出显著的粒形多样性.遗传改良可使粒形多样性明显降低,表现为籼稻大于粳稻,阔卵形大于椭圆形和中长形.

关键词: 云南稻 核心种质 回交 稻谷粒形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苗期耐冷性研究

生态环境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早春低温和连续阴雨是导致籼稻烂秧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耐冷的种质资源,将耐冷性基因导入高产的籼稻品种之中是防止低温冷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加强籼籼稻杂交后代的苗期耐冷性研究,可为籼稻耐冷性育种提供条件。以235份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Oryzasatica)配制的杂种F5、BC1F4、BC2F3和BC3F2代为材料,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对亲本及其后代进行苗期(三叶)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回交世代与杂种与亲本间的苗期耐冷强弱差异较大,总体趋势为回交供体亲本>F5>BC1F4>BC2F3>BC3F2;揭示了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加,其回交杂种苗期耐冷性减弱,越来越趋于轮回亲本,在耐冷育种上对回交供体亲本及其早世代材料进行选择更易获得苗期强耐冷材料。(2)同一稻作区,回交供体亲本的苗期耐冷强于杂种后代;稻作区划间,回交供体亲本及杂种F5总趋势相近,滇中一季籼稻粳稻区和滇东北高原粳稻区材料耐冷最强,而BC1F4、BC2F3和BC3F23个回交世代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苗期耐冷性 核心种质 云南稻种 回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