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olyploidy breeding(模糊匹配)
6条记录
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云桑6号的选育

蚕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省种植年限超过30年的二倍体桑品种云桑2号为材料,用0.2%秋水仙碱、0.5%二甲亚砜和0.2%6-BA的混合液注射冬芽诱导其染色体加倍,获得多个变异芽枝条.将变异芽枝条嫁接繁殖,通过染色体倍性鉴定及单株优选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获得性状表现稳定的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2019年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鉴评,定名为云桑6号.在草坝镇该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以农桑14号、云桑2号和湖桑32号为对照,以家蚕品种菁松*皓月供试,单位面积年产叶量分别增产6.76%、8.42%和27.95%,桑叶养蚕的万头蚕产茧量和茧层率与对照品种湖桑32号无显著性差异,而且用云桑6号饲养的蚕区会提前8~10 h结茧;该品种桑椹大,产果量高于云桑2号,与粤椹大10相当,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的四倍体果叶兼用新桑品种.

关键词: 桑树品种 云桑6号 果叶兼用 化学诱变 多倍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优良新品种云桑5号的选育初报

蚕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省蚕区具有明显的高原立体气候,选育适应云南蚕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对于云南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云南蚕区现行优良桑树品种及优异桑种质资源作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化学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育成人工同源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云桑5号。新品种于2015—2017年在云南省多点进行区域适应性种植试验,在草坝镇试验点的单位面积产叶量比对照桑品种湖桑32号和农桑14号分别增产42.63%和19.01%,桑叶养蚕的万头蚕产茧量和茧层率与2个对照品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新品种在永仁县、巧家县、陆良县、楚雄市和鹤庆县按照当地的栽植模式其产叶量较农桑14号高出16.08%~18.75%。新品种还具有发芽期早、发条力强、生长旺盛、叶片肥厚等特性,但对桑褐斑病和桑白粉病的抵抗力稍弱,需要及时采摘适熟叶以降低病害的影响。

关键词: 桑树品种 云桑5号 人工杂交 化学诱变 多倍体 桑叶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卉2n配子的形成及细胞学机制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花卉2n配子的形成及细胞学机制研究现状,总结近年来花卉2n配子的发生物种、发生频率及鉴别2n配子的发生方法,包括花粉粒大小和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后代非期望倍性的出现、2n配子形成的细胞学特征;对减数分裂异常导致2n配子形成的细胞学机制进行详细的阐述,为利用花卉2n配子进行多倍体育种提供依据。

关键词: 花卉 2n配子 多倍体 减数分裂异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系列间杂种多倍体诱导实验初探

西部林业科学 2010

摘要:用百合的O/A系列间杂种为实验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比较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及不同处理时间长度的诱导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用浓度为0.05%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的效果最佳,突变率高达38.5%。与正常植株相比,变异植株的叶片肥厚,叶面变宽,叶色深绿,气孔显著增大。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细胞,发现其染色体数目为2n=4x=48。

关键词: 百合 秋水仙素 多倍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花香石竹多倍体育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对102个大花香石竹品种的染色体倍性进行鉴定,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品种分别占77%、6%和17%,当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马斯特、达拉斯和卡曼(具有大花苞性状)都是二倍体品种,71%的四倍体品种为花边复色类型。初步认为部分香石竹四倍体栽培品种是远缘杂交的后代。通过用秋水仙碱处理香石竹品种马斯特的试管苗,获得两株四倍体植株,其花蕾直径增大,而节间变短。

关键词: 香石竹 品种 多倍体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石竹的多倍体诱导及其变异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香石竹多倍体的诱导方法比较,结果表明:无菌茎段浸泡法的效果最好,培养基内加秋水仙碱法次之,注射法和涂 法无效。加倍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植株的高度和茎节变矮,叶片缩短并加宽,叶色变深,叶片的气孔增大。对变异材料进行细胞学研究后发现,体细胞染色体数2n=4x=60,为四倍体。

关键词: 香石竹 多倍体 诱导 变异 细胞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